公司治理評鑑轉型為ESG評鑑,從治理延伸至環境與社會
過去,國內上市企業每年競逐的「公司治理評鑑」,主要著重公司透明度與股東權益保障,但隨著永續議題升溫,既有框架已難反映企業多元責任。
證交所表示,為提供投資人進行ESG投資決策參考,原「公司治理評鑑」由四大構面調整為環境(E)、社會(S)、治理(G)三大構面,並於2026年轉型暨更名為「ESG 評鑑」。轉型方向依循《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與《2050淨零排放路徑關鍵戰略》,並呼應少子化對策及資產管理中心發展目標。
三大構面、75 項指標重點
首屆ESG評鑑共計三大構面 75 項指標,其中新增 12 項指標、修正 17 項、刪除 7 項、調整題型 5 項。適用期間為1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並預計於2027年4月底前公布2026年度評鑑結果。
環境面(E)
強調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重視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育等議題。另將「揭露廢棄物總重量」及「供應商管理政策對環境面議題之要求」由原指標拆分。
新增指標:
1. 「制定推動循環經濟或廢棄物管理政策」
2. 「揭露能源使用狀況」
3. 「訂定生物多樣性政策或承諾」
4. 「訂定推動自然碳匯策略與措施
社會面(S)
深化公司對人權保障及員工權益之重視,強化其與投資人間之積極溝通,並推動其支持創新型新創事業發展等。另將「勞退新制雇主提繳優於法令之情形」列為進階加分要件。
新增指標:
1. 「訂定人權盡職調查」
2. 「提供友善婚育或家庭照顧措施」
3. 「依性別及年齡揭露員工離職率與變動原因」
4. 「揭露投資人議合情形」
5. 「揭露投資國內創新型新創事業情形」
治理面(G)
除修正獨立董事任期不得超過三屆外,並新增要求納入「買回庫藏股目的為轉讓員工且平均執行率達90%以上,或揭露買回期間每日實際執行情形」、「設置永續長且定期於董事會報告永續發展事務執行情形」。
另將「參考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且取得第三方確信或保證」列為進階加分要件等。
評鑑指標將持續更新,反映企業永續新趨勢
證交所表示,評鑑指標不斷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與優化,從最初關注董事會結構強化、功能性委員會設置與資訊透明度提升,逐漸進化涵蓋氣候行動、社會責任與利害關係人互動的全方位架構,致力驅動企業朝永續經營目標邁進,實現永續轉型與國際接軌,強化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 第一屆ESG評鑑指標更多內容,請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