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設永續長,總經理李長庚親自兼任
國泰金控於今(2025)年8月正式設立永續長一職,由總經理李長庚親自兼任,意味集團在永續治理上進一步強化組織責任。
談及此項人事新制,李長庚淡然表示:「我還是我,該做的還是做。」他指出,過去永續部門原本直屬總經理,但因為他太忙,由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協助。如今設立永續長,是為強化永續治理的統籌與執掌內涵。
「永續投入,還是需要有這樣職位設計(指永續長),主導整體實際運作。」李長庚並表示,未來仍希望有專職永續長,進一步提升團隊能量,給予永續部門同仁更好的照顧。
同時,國泰金也調整永續治理架構,將原「永續發展委員會」分為兩層:隸屬董事會、由獨立董事參與決策的「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以及由各子公司總經理組成的「ESG策略委員會」。各子公司亦設立ESG策略委員會與六大工作小組,讓金控與子公司在永續推動上同步邁進。
國泰金控與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等單位共同舉辦「2025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今年展區聚焦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全球ESG退潮?李長庚:亞洲、歐洲永續投資仍在成長
面對全球「ESG退潮」的質疑,李長庚認為,這主要是美國現象。「那位先生(指川普)的出現確實帶來一些擔憂,但美國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許多州與企業仍在努力。」
李長庚坦言,國際間的確出現部分反思,例如歐洲開始檢討永續規範是否過於嚴格,討論是否應適度調整。但整體而言,永續仍是全球資金與政策的長期趨勢。
從投資角度來看,歐洲與亞洲的永續基金仍持續成長。以台灣為例,今年截至目前,永續相關債券發行總額約達1400億元,其中綠色債券佔1240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發行額。李長庚強調「從台灣、歐洲來看,我們真的沒有所謂的永續退潮」。
COP30將分享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推動自然金融新方向
近年國泰金將關注焦點從能源轉型,延伸至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李長庚表示,台灣農業發達,正嘗試從農業碳匯尋找自然解方,例如透過草生耕作、減少化學肥料使用、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增加碳匯潛力。「若能建立可重複執行的方法學,將有助於加速自然環境改善。」
同時,國泰金也與台大實驗林合作,發展淺山復育造林的「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李長庚指出,未來若能通過國際驗證,將可推動自然資本的標準化與商品化,進而形成自然金融市場。
他並透露,國泰金將於COP30分享相關方法學,盼獲得國際認可與合作機會。「要讓金融資源真正流入自然與氣候解方,金融力量就必須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