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N為何誕生?
碳主要儲存於自然系統中而非大氣,生物多樣性不僅能減少災害風險,還能提升自然的適應力與復原力,這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互相促進。
保護生物多樣性對因應氣候變遷至關重要,因為自然生態系統每年能吸收全球約一半的碳排放,為減緩氣候變遷的核心要素。
因此,科學基礎目標網絡 (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SBTN) 應運而生,為企業提供科學框架以協助其制定自然保護和恢復目標。
本文將剖析 SBTN 的核心架構、2025 年最新動態及其對提升台灣企業永續競爭力的影響。這一科學框架不僅改變企業對自然議題的看法,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新行動路線。
企業為何應關注SBTN?
在全球永續發展浪潮及日益嚴格的法規要求下,導入SBTN對企業而言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更是商業契機。
採用SBTN有助於企業接軌國際永續趨勢,滿足國際客戶日益提高的永續要求,目前已有超過160家全球企業正準備設定SBTN目標,顯示其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SBTN可協助企業藉由全球一致的評估流程,管理對自然的依賴與衝擊,能有效降低自然損失帶來的營運風險與法規風險,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韌性與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SBTN與TNFD、CDP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企業透過國際性準則SBTN設定並公開科學基礎的自然目標,能顯著提升企業在投資人、客戶、員工及公眾心中的形象與聲譽,這對具環境意識的利害關係人尤其重要,也有助於滿足國際評比的揭露要求。
SBTN 與其他框架相互補充、相互加強,以加速企業行動並促進積極變革。圖片來源::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深入了解SBTN:科學與自然保護的新結合
SBTN的核心理念是支持企業能在社會公平的基礎上,落實以科學基礎建立自然目標,減少並改善其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確保在地球環境承載範圍內營運。
因此,SBTN承襲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在氣候領域的成功經驗,將其嚴謹的方法學拓展至更廣泛的自然領域。
SBTN提供嚴謹的科學目標設定方法,協助企業處理橫跨淡水(freshwater)、土地(land)、海洋(ocean)及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等自然議題。
其目標是幫助企業評估自身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程度,設定可衡量、可行動且有時限的目標,確保企業能在地球可承受的範圍內營運。
鑑於這些科學基礎目標的必要性,企業該如何實際採用SBTN的行動指南,以實現這些目標?
SBTN行動指南:五步驟完成目標
SBTN為企業制定了明確的五步驟路線圖,以系統性方式評估、規劃及執行自然相關行動:
1. 評估(Assess):
透過重大性篩選(Materiality screening)與價值鏈評估(Value chain assessment),企業能瞭解營運活動(含直接營運與上下游)對環境的壓力,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識別出公司關鍵的自然壓力類型。SBTN亦提供相關工具協助企業進行初步篩選。
2. 優先順序(Prioritize):
基於評估結果,公司將確立欲設定的自然目標類型、納入目標範疇的營運據點與經濟活動,並釐清優先排序,以有效減緩對自然環境的重大負面衝擊,同時提升創造正面影響的潛力,以系統化的步驟選定環境效益最佳的行動領域。
3. 設定目標(Set targets):
企業針對優先領域設定具體的科學基礎目標,其中又分為淡水、土地、海洋與生物多樣性四種目標 。
目前 SBTN已提供針對淡水(包括水量與水質)、土地(零自然生態系轉換、減少土地足跡、地景保育)的目標設定方法, 而生物多樣性目標目前整合於其他目標中,且仍在發展更全面的分析方式 。
4. 行動(Act):
設定目標後,企業需採取實際行動以達成目標。SBTN引入了AR3T行動框架,意即盡可能避免(Avoid)對自然的負面影響,若仍會造成影響,則盡可能地減少(Reduce)衝擊,並積極再生/恢復(Regenerate/Restore),最後透過系統性地轉型(Transform),根本性地解決問題。
AR3T框架為企業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引,更詳細的資訊將持續關注指南發布。
5. 追蹤(Track):
本步驟著重於企業對SBTN目標實施進度的衡量、報告與驗證(Measu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這是貫穿各步驟的持續性流程,並透過揭露與第三方驗證,強化企業當責性並確保目標可信度。
完整的MRV指引仍在開發階段,目前執行重點為鼓勵企業公開揭露其進展。
SBTN 框架。圖片來源::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SBTN最新發展動態
SBTN近期達成許多重要進展,除了使整體規範更加完善外,在全球永續領域的影響力也持續上升。
繼2024年底結束為期一年的試點計畫後,約60%的參與企業通過了SBTN的目標確證(Validation),其中已有首批企業公開採用通過驗證的SBTN目標,全球奢侈品集團Kering(針對淡水與土地)、生物製藥公司GSK(針對淡水)及建材公司Holcim(針對淡水)皆包含在內。
SBTN在全球永續領域獲得顯著進展,已有企業通過目標確證。奢侈品集團Kering等公司已採用此目標。2025年3月,SBTN推出首個針對海洋的目標,專注於海鮮業的影響。其驗證服務也於2025年2月上線,提升目標透明度與可信度。
不僅如此,SBTN在目標涵蓋範圍上也有所進展。2025年3月,SBTN正式推出首個針對海洋的科學基礎目標,初期聚焦於對海洋生態影響重大的海鮮產業。
針對「避免和減少過度捕撈(The Avoid and Reduce Overexploitation Target)」、「海洋棲地保護(The Protect Marine Habitats Target)」及「降低瀕危物種風險(The Reduce Risks to ETP Species Target)」等關鍵議題提供目標設定指引,填補了過往海洋目標的空白。
為確保企業設定目標的可信度,SBTN目標驗證服務,也已於2025年2月正式上線,由Global Commons Alliance旗下獨立機構Accountability Accelerator負責。
企業無需完成全部目標設定流程即可提交申請,送出申請後,該單位將依據SBTN所制定的目標設定方法,評估申請內容是否符合方法學要求,企業無需完成全部目標設定流程即可使用驗證服務。
已完成前兩項步驟確證的公司則應於5年內執行設定目標確證,若公司願意承諾實現的目標,須於6個月內同意在SBTN target tracker發布結果並依指引提出聲明。
例如:企業可先驗證其重大性評估結果,或先聚焦特定部門,採分階段方式進行,亦可針對單一領域(如淡水)設定目標,此彈性設定不僅提升目標的透明度,也增強了可信度。
SBTN提供嚴謹的科學目標設定方法,協助企業處理橫跨淡水、土地、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議題。圖片來源:pexels
掌握先機:現在正是台灣企業的最好時機
有鑑於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告書揭露、我國接軌IFRS準則及近期IFRS基金會與TNFD簽署合作備忘錄,自然相關議題於可預見的未來,勢必成為永續領域中不可忽視的核心重點 。
企業若能率先導入SBTN框架,搶先在自然永續領域建立領導地位,無疑將大幅提升其企業聲譽與市場競爭力。
儘管現階段台灣乃至全球在自然領域的探索與揭露機制尚未臻完善,企業在設定自然環境目標上可能面臨資料取得不易或難以執行等挑戰,但若能從企業核心業務出發,精準辨識關鍵自然依賴影響因子及風險機會並設定明確目標,將能促成企業經營與環境永續的雙贏局面。
SBTN提供了一套科學基礎的完整架構,幫助企業制定有意義的目標、實施有效行動,並透明地追蹤進展。對於追求永續轉型與強化國際競爭力的台灣企業而言,現在正是導入SBTN的關鍵時刻。
※ 深入了解SBTN動指南與最新發展動態,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