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手錶論述消失,碳權抵換方式遭質疑
蘋果在2023年推出首批碳中和產品,並在隔年將達標產品範圍從智慧手錶擴大至Mac Mini桌上型電腦,力圖在2030年以前讓所有產品都滿足減碳標準。然而,今年包含發表會及產品說明在內,與減少碳足跡相關的論述明顯少了許多。
以主要低碳產品智慧手錶為例,蘋果官方聲明稿指出,Apple Watch Series 11採用40%的再生材料製成,包括由100%再生鈷金屬製成的電池,以及由100%再生鈦金屬或鋁金屬製成的錶殼,且鈦金屬錶殼使用3D列印技術,所需的原物料比過往的產品減少一半。而製造過程的供應鏈全面使用100%再生能源,例如風能與太陽能。
不過進一步比較智慧手錶的產品環境報告,Apple Watch Series 11搭配鈦金屬或鋁金屬錶殼及運動型錶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是8.1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而前一代產品不論哪種錶殼,總排放量都在8公斤以下。
歐盟打擊企業漂綠,新法訂定進度受矚目
蘋果先前宣稱的碳中和是以一個在巴拉圭的森林復育計畫為基礎,藉此取得碳權進行碳抵換,但該方法近期在歐洲踢到鐵板。蘋果遭德國法蘭克福地方法院認定文宣內容誤導消費者,且不得在德國繼續宣稱Apple Watch是碳中和產品。
你可能會想看:蘋果 Apple Watch「碳中和」廣告漂綠?德國法院裁定誤導消費者
法院在8月底釋出的判決結果中指出,該復育計畫透過租賃土地的方式種植桉樹,但75%的土地租約只到2029年,無法確保後續的環境效益,因此認定蘋果的產品碳中和說法有瑕疵、違反德國競爭法。
蘋果遭德國法蘭克福地方法院認定「碳中和」文宣誤導消費者,不得在德國繼續宣稱Apple Watch是碳中和產品。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事實上,在歐盟法規框架下,蘋果遲早得面對漂綠質疑。例如,歐盟各國計劃在2026年正式上路的《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Consumer Empowerment Green Transformation Directive),禁止企業使用空泛的環境聲明,使用碳抵換的產品也不得宣稱碳中和。
歐盟另一個與防漂綠相關的規定是《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原本計劃在今年納入歐盟法規,但在微型企業反對以及簡化行政流程的原則下,相關協商會議已經在6月暫停。不過隨著丹麥在下半年接手輪值主席國,其環境部長修尼克(Magnus Heunicke)已經對歐洲議會表示,會努力讓成員國重回談判桌。
延伸閱讀
「碳中和」商品貴在哪?碳抵換帶來多少綠色溢價?用市面筆電、Apple Watch算給你看
資料來源:Apple、Reuters、Politico、TUV SUD、MLex
※ 本文授權轉載自 Reccessary,原文標題:蘋果2025發表會》Apple Watch 11不再提「碳中和」,綠色行銷面臨哪些漂綠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