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碳盤查擴大、美歐 ESG 政策分歧,企業永續策略如何突圍?關鍵布局在「以時間換取機會」

台灣碳盤查擴大、美歐 ESG 政策分歧,企業永續策略如何突圍?關鍵布局在「以時間換取機會」
撰文: 白佩華     分類:ESG快訊 日期:2025-03-10

2025 年的永續環境急遽變動,美國川普政府上台後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並放棄多元共榮(DEI)政策,而歐盟也在 2 月 26 日對 EU Omnibus Proposal(歐盟永續簡化整合套案) 進行重大調整,影響《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及 EU Taxonomy。

雖然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的生效日訂在 2026 年 1 月,歐盟永續新法規也尚待歐洲議會通過,但這些變化已經讓全球企業的永續策略陷入不確定性。面對規則重塑、政策轉向,企業該如何應對,才能在動盪中掌握先機?

川普政府的放鬆管制、減稅和支持傳統產業的經濟戰略,常與ESG原則相衝突。而放鬆管制的倡導者認為,這些政策可以創造就業和經濟成長,特別是在能源和製造業領域。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勞工部週五(3月7日)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5.1萬,低於道瓊斯預測的17萬,失業率為4.1%,勞動參與率下降0.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ESG擁護者則認為,優先考慮短期經濟利益,恐破壞應對氣候變遷和確保長期環境保護的努力;例如,雖然擴大石油產量可能會帶來直接的就業效益,但會危及向再生能源的轉變和未來市場的穩定。

 

在歐盟永續簡化整合案中,這代表ESG報告領域的一項重大變革,對在歐盟營運的企業而言,既有潛在的優勢也有挑戰。這些包括:簡化報告、縮小範圍、時間表延後至2028年、以及簡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等重要事項。這套整合法規旨在減少行政負擔,但可能會影響企業在永續報告中的問責和透明度。(延伸閱讀:【圖解】歐盟永續綜合簡化套案是什麼?讀懂CBAM、CSRD調整前後有何差異,企業3大關鍵建議

 

這些變更旨在提高歐盟競爭力,預計一年可減少約63億歐元的行政成本開銷,並推動額外500億歐元的公私部門投資,同時保持健全的ESG標準。然而,最終立法如何平衡這些目標,以及對企業ESG實踐的最終影響,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企業保持永續韌性 更新永續策略

 

儘管台灣的法規環境尚未因此有所改變,相反地,環境部更在3月4日公告擴大碳盤查500家事業。(延伸閱讀:台灣2030減碳目標最高30%!碳盤查範圍擴大,但電力排放係數該如何下降?

 

台灣未來是否放緩永續監管的節奏,對於企業策略、監管環境和全球市場動態等,筆者建議企業的永續策略應掌握以時間換取機會的原則:

 

1. 利用亞洲能源轉型趨勢

 

離岸風電、低碳氫、綠能發電、碳捕捉(CCUS)和淨零技術等新興科技,目前投資於台灣、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新興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低碳氫正在獲得支持,得到政府的主動推動;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碳捕捉、電池儲能、電動車充電設施和電子燃料等投資可以迎頭趕上,甚至吸引歐美投資資金與技術。

 

2. 因應國內外市場永續法規整合和變化

 

制定分階段的合規路線圖:首先專注於符合國內法規標準的ESG指標,逐步將財務邊界、指標與碳管理調整為一致,以確保合規性。同時,在揭露要求減少的情況下,維持投資者信任;與全球承諾區隔,避免政治反彈,並保持進出國際市場的靈活性。


優化資料整合和可用性:歐美地區的永續政策可能會影響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從而重新整合組織內部的資訊收集系統和資訊品質。

 

保持自願氣候披露,如持續參與CDP或SBT,以驗證組織本身的永續聲明並應對市場法規的變化。

 

加強內部治理:部署人工智慧工具監控能源消耗、供應商永續規則的要求和多樣性指標,確保合規審計準備就緒。

 

跨職能培訓:持續對法律、財務和營運團隊進行ESG及AI法規的培訓。

 

3. 多樣化投資組合

 

加強擴展東盟市場:擴大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以減輕美國貿易政策變動的風險。包括利用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進行製造和供應鏈多元化布局。

 

混合金融解決方案:利用綠色債券和主權過渡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資助可持續項目。

 

4. 促進利益關係人參與

 

主動及頻繁溝通:這包含和機構投資者與供應鏈買家的合作,將ESG策略與長期價值創造協調一致,內容不限於碳管理,也應包括人權和環境的盡職調查。

 

區域合作:與當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開發可持續金融分類法和綠色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升區域ESG標準。

 

市場機會:利用亞洲不斷增長的ESG投資環境,來吸引全球資本並推動業務增長。

 

然而,即使在監管環境變動的情況下,國際趨勢及由消費者驅動的永續投資需求仍可能促進ESG投資的增長。企業必須一如既往地平衡監管變化的壓力與消費者的期望。例如,在川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儘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採取極端氣候懷疑立場,但能源轉型依然持續進行,許多公司主動增加永續發展報告,以吸引重視ESG的投資者。亞馬遜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擴大了其永續發展報告,顯示出消費者和市場壓力的影響。

 

ESG的未來將依賴於法規調整和企業策略之間的有效平衡。企業必須保持彈性,重新檢視短期、中期及長期的永續價值與業務目標的一致性,以應對市場需求和國際預期的變化。

 

專欄作者|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