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COP16落幕》企業使用基因序列需付費、生物多樣性基金仍沒著落,會議4大重點一次看

COP16落幕》企業使用基因序列需付費、生物多樣性基金仍沒著落,會議4大重點一次看
撰文: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UN Biodiversity 日期:2024-11-07

今周刊編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COP16)2日在哥倫比亞卡利(Cali)落幕,但未能就增加物種保護資金的路線圖達成任何協議。

COP16談判時間比原定時程已超出近12個小時,為讓與會代表能趕得上航班,會議主席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宣布會議暫停,使峰會沒有足夠的法定人數,批准該公約未來兩年預算。會議發言人表示將另擇期恢復討論未決事項。

在全球氣候、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面臨極大考驗的現今,第 16 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BD COP16) 達成了哪些重大決議?是否足以扭轉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的困境?綠色和平派員出席會議,為您帶回會議結果和最新消息。

 

第 16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BD COP16)自 2024 年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 日於哥倫比亞舉行,多國政府、企業與公民代表獲邀,共同檢視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現況與考驗,以及制定保護自然生態的必要措施。

 

經過 12 日協商,最重要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資金議題還是沒有結論。儘管如此,各國代表在最後一天仍然達成幾項關鍵共識。

 

三好一壞:COP16大會的四大總結

 

好消息1:制定海洋生態價值識別標準

 

各政府代表為海洋生態價值制定識別標準——生態價值較高的區域將有機會優先劃作保護區,這將成為設立海洋保護區的重要依據,也有助在 2025 年 6 月前,推動各國完成批准《全球海洋公約》,正式使公約生效。

 

除此之外,會議也承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行動的關聯,指出保護生態系統將保障人類與地球永續。

 

好消息2:認同原住民有助生物多樣性

 

COP16 上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專為原住民權益、角色、領地及知識發聲,以確保未來原住民能夠參與聯合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策。這項決策承認了原住民在數千年來,能透過傳統知識有效管理和促進生物多樣性,並與大自然共存。

 

當該決策正式在會議中通過時,全場代表團隊起立鼓掌,形成暖心的歷史時刻。

 

2024年10月30日,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期間,來自哥倫比亞的原住民聚集會議場外,要求制定公平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爭取原住民權益。圖片來源:Greenpeace/Nathalia Angarita

 

好消息3:公眾力量勝利,大型企業難逃責任

 

縱使會議面臨激烈的遊說,更遭受許多大型製藥公司、大型綜合農業企業代表干擾,公民社會的積極推動仍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同,使大型企業無法逃避責任,必須為保護自然環境支付相應的費用。

 

這表示,這些利用自然資源製造化妝品、基因工程種子及科學研究並因此獲利數十億的企業,必須對其從中獲得的自然資源進行補償,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今周刊編按:COP16會議還通過設立全球首個生物遺傳資源基金「卡利基金」,規定企業須將數位序列資訊(DSI)相關營業利潤的1%或營收的0.1%納入基金。據估計,基金每年可獲得數億至10億美元收入,至少半數將用於支持原住民和地方社區。

 

不少特殊的生物的運用早就存在當地社區的傳統知識,卡利基金目標是促成DSI利益共享。專家指出,目前許多藥品、化妝品及保健品研發均仰賴生物資源的DSI,如COVID-19疫苗製造商莫德納從DSI獲取鉅額利潤。

 

還是有壞消息:生物多樣性基金成未竟之業

 

2022 年 COP15 會議上,28 個富裕國家曾同意在 2025 年前提供 200 億美元資金,並每年增加經費至 2030 年達到 300 億美元,用於落實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然而,截至 COP16 會議前,有 23 個國家僅貢獻不到一半的金額,距離 2025 年的資金目標仍短缺 116 億美元。

 

雖然出席的政府代表在 COP16 中提出了財務基金計畫,但未能以實際行動投注經費。眼見全球生物多樣性所需的保護措施日漸增加,且越來越急迫,富裕國家的財務承諾卻陷入停滯,遲遲沒有兌現。

 

2024年10月28日,綠色和平行動者於哥倫比亞向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各國代表倡議,要求富裕國家「打開小豬撲滿」,於2025年前支付200億美元資金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圖片來源:Greenpeace/Nathalia Angarita

 

隨著時間快速流逝,地球上的自然生態和人類正因生物多樣性危機而面臨生存威脅。各政府必須積極負起責任,尤其隨即在 2024 年 11 月 11 日於亞塞拜然舉辦的「第 29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勢必將重點討論生物多樣性及其對抗氣候變遷的策略,同時檢視補償基金制度及各國的具體行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成立與宗旨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UNCBD)在 1992 年於巴西里約舉辦的地球峰會中成立,並於 1993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大會」(UNFCCC,即氣候變遷大會)和「聯合國對抗沙漠化大會」(UNCCD)併列為全球關鍵環境會議。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核心宗旨在於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資源,並公平分享遺傳資源利用的利益。此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並在北半球與南半球國家間輪流主辦,以促進地區平衡。

 

與 CBD 有關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則每十年設立新的目標,並在十年過後檢討執行成果。例如 2021 年聯合國曾檢視 2010 年所訂立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發現當初制定的 20 個目標竟沒有一項完全達標,更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快速下滑。

 

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BD COP16),數千名來自60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企業與公民代表齊聚哥倫比亞,協商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與目標。圖片來源:Greenpeace/Nathalia Angarita

 

上一次舉辦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是在 2022 年 12 月 6 日於加拿大蒙特婁展開,並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該框架為各國政府在 2022 至 2030 年間,為維護生物多樣性訂下基礎框架,以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甚至生態滅絕。

 

2024 年的 COP16 則是針對落實《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協商各政府的執行責任與目標、解決方案、投注資金與檢視標準等,達成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共識。這些共識將成為各國的政策依據,落實管理產業,如綜合農業、工業捕撈、伐木與礦業等。

 

綠色和平到場提五大訴求,籲富國履行承諾

 

為了促使各政府代表達成強而有力的共識、積極守護快速消逝的生物多樣性,綠色和平派員出席 COP16 直接溝通具體訴求,同時攜手原住民代表在場外展開倡議行動,提高媒體與公眾關注,向各國代表團施加壓力。

 

綠色和平行動者與原住民於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場外,以遊行和倡議向各國代表傳遞訴求,爭取原住民守護土地的權益,並要求真正保護全球自然生態環境。圖片來源:Greenpeace/Nathalia Angarita

 

此外,綠色和平串連全球團隊,共同推動各地政府於 COP16 展現積極作為,並提出五大訴求:

 

1. 各政府落實 2025 年前提供 200 億美元資金,並逐年提升至 2030 年達成 300 億美元。

2. 給予各地原住民與當地社區直接獲得融資的管道。

3. 各政府提出實行計畫,連結減緩氣候變遷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4. 以國家層級加強落實生物多樣性框架。

5. 以生物多樣性目標為依據,督促更多國家批准《全球海洋公約》。

 

針對此次會議結果,綠色和平雖樂見各政府的共識與進展,卻對富裕國家未能履行資金承諾感到失望。

 

綠色和平 COP16 代表團負責人 An Lambrechts 表示:「填補資金缺口不僅是道德義務,對於保護日漸急迫的自然環境與人民更是必要行動。

 

距離 COP29 氣候變遷大會只剩一週,這次會議無法對資金達成決議,將破壞南、北半球富裕國家之間的信任。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保護維持您我生命的生態系統,並建立政治橋樑,促進生物多樣性政策及氣候行動的協調與合作。」

 

第 17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COP17)將在 2026 年於亞美尼亞舉行,各國將評估這兩年間的行動是否夠積極,並檢視全球生物多樣性最新現況。綠色和平會持續督促各地政府,以實際行動規範各產業、制定法規阻止破壞生態的行為、投注足夠資金保護自然森林與海洋,守護您我珍貴的地球家園。

 

※本文授權自綠色和平,原本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