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擬撥補台電2千億
電價費率審議會近期拍板,民生用電凍漲、工業用電平均調漲12.5%,是2024年以來第二次調整電價。經濟部長郭智輝於12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經濟部編列兩千億元預算撥補台電虧損。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疑,若立法院通過這筆預算,能否保證兩年內不再調漲電價。對此,郭智輝則承諾,如果台電在獲得補助後兩年內仍需要再次調漲電價,那將是他「告別的時候」。
台電也於11日發文表示,自2022年以來,為了兼顧民生及穩定物價,台電已吸收超過2,800億元的成本。目前民生用電每度平均售價僅2.77元,低於實際成本約1元。
台電強調,政府編列今(2024)年追加預算及明(2025)年公務預算各1,000億元,主要就是用於補貼民生用電未調足差額,因此,政府撥補預算實為補貼全民,盼外界理解和支持。
黃育徵:能源補貼是變相「鼓勵」業者增排
對此,曾任台糖董事長、現任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的黃育徵提出不同的見解。黃育徵批評,當前的淨零政策一方面透過徵收碳費來遏制碳排放,卻又在另一方面以低電價補貼鼓勵企業排碳,根本是「相互矛盾、南轅北轍的」。
根據他的試算,台電每度電約0.8元的能源補貼,相當於以1400元/公噸CO2e的價格鼓勵業者增加碳排,而近期公布的碳費徵收政策則以300元/公噸CO2e起跳,這意味著在扣除碳費後,政府實際上仍在以1100元/公噸CO2e的價格補貼產業增加碳排放。
「這也難怪,長期以來,台灣的碳排逐年成長,未來的碳排量估計也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持續成長!」黃育徵強調,這種矛盾的政策導致產業和企業看不到轉型的急迫性,也缺乏轉型的投資意願。他呼籲經濟部和環境部能夠攜手引領各部會推動「循環合作」,避免「Team Taiwan」淪為口號。
黃育徵還指出,台灣的人均工業用電量是美國、德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兩倍。他建議,要確實減碳,不僅要透過政府跨部會配套協商出具體的減排目標,還需對能源補貼設定退場機制,才是帶動業者節約用電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