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國內碳權交易將開跑,中小企業面對碳市場,至少要知道這五大行動方案

國內碳權交易將開跑,中小企業面對碳市場,至少要知道這五大行動方案
撰文: 白佩華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10-04

國內碳權交易將開跑,根據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已有奇美實業、中鋼、台北101等共6個專案,在減量額度平台公告相關交易資料。

此外,環境部目前核可的減量專案已經有一百多項,目前較為大家熟知的國內碳權主要來源,包含:抵換專案、自願減量專案等碳權專案,經過環境部核准,即可取得碳權,可以留著當作組織的減量使用,或是到碳交所平台上架交易。

 

儘管全球成熟的自願碳市場都位於歐洲和美國,近三年多來,亞洲各市場如: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台灣和印尼等地,都先後建立了自己的自願碳信用額交易平台及交易所。

 

一般而言,大家認定的碳交所的目的,是為了抵換為主,其實更應該將碳交所視為應對氣候變遷所需的技術,提供資金、範本、實踐和幫助企業實踐淨零。

 

你可能也想看:

山陀兒攪局,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啟動延期!中鋼、奇美6大專案一次看,每噸2500元起跳

全球最大碳權交易集團「洲際交易所」,執掌「歐盟排放額度」!如何主導美歐亞三大永續市場?

 

中小企業是永續的要角

 

即將在今年11月舉辦COP29的聯合國氣候變遷高階負責人Nigar Arpadarai,6月在倫敦氣候行動週開始時重申,作為推動公平承諾的一部分,她宣布專注於幫助中小企業(SME)增強適應氣候挑戰的能力,須縮小對新技術和資源的需求與可用性之間的差距。

 

在勤業(Deloitte)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範疇三碳盤查已逐漸啟動,台灣是AI、半導體和科技業代工的重要國家,未來企業被要求碳盤查及碳中和會越來越多,也愈趨嚴格。然而台灣有超過95%為中小企業,面對碳有價的時代和永續相關壓力,如何解決?

 

事實上,中小企業憑藉其敏捷性、創新能力以及與地方社區的深厚聯繫,在推動重大環境變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與大公司不同,中小企業通常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實施變革,迅速調整運營策略,邁向低碳轉型,以應對碳市場的變化。

 

中小企業對經濟貢獻巨大,在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中約佔就業機會的60-70%,台灣更超過八成。他們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可以推動經濟成長,創造新的綠色就業機會,並促進永續實踐和技術的創新。中小企業也可以影響大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激發我們所說的「雄心」(ambition)。相輔相成的循環,進而使整個生態系統受益。

 

如何面對碳市場

 

中小企業在面對碳市場時,需採取多種策略以應對挑戰並抓住機遇。以下是幾個考量的關鍵:

 

外部成本內部化

 

中小企業應將碳成本納入其營運戰略,這包括從碳盤的起手式,訂定雄心(Ambition)和目標,以及內部碳定價。透過了解自身的碳排放量和熱點,企業可以制定具體的減碳計畫,並逐步實施節能減排措施、綠電的建構或購買,進一步考量碳權購買等淨零措施。

 

了解碳權與交易市場

 

隨著碳交易市場的發展,中小企業需要了解政府碳權的定義、碳費的徵收,包括強制性和自願性碳權的區別。企業可以利用自願性碳市場中的碳信用額度來進行碳中和宣告,這對於提升品牌形象和滿足客戶需求至關重要。

 

適應國際規範

 

中小企業需密切關注國際間的淨零排放趨勢及相關政策,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美國的清淨競爭法案,以及其他國家可能提出類似的碳稅邊境機制。這些政策將影響到企業的供應鏈及成本結構,因此,須及早掌握這些資訊並制定應對策略。

 

開發綠色商機

 

面對減碳要求,中小企業可以探索綠色商機,例如開發可再生能源專案或提升能源效率,發展小型的搖籃到搖籃的循環業務。這不僅有助於減少自身的碳排放,也能參與碳權市場,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優勢。

 

資金和投資

 

中小企業可以透過鼓勵參與碳市場的綠色金融倡議獲得資金。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為承諾減少碳排放的企業提供有利的貸款或投資機會。

 

中小企業的行動方案

 

不可諱言的是,中小企業最迫切需要的往往是資金援助、產業指導、人才培訓,小型企業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優化現有資源以提高效率:

 

資源共享與合作

 

與大型企業合作:小型企業可以與大型企業合作,共享資源和技術,特別是在供應鏈管理和排放數據收集方面。這種合作可以減少成本並提高效率。


產業聯盟:加入產業聯盟或協會,與其他企業共享最佳實踐和資源,進而共同應對排放管理的挑戰。

 

科技應用

 

採用簡化的科技解決方案:選擇適合小型企業的AI或科技工具來自動化數據收集和分析,可以減少人力需求並提高數據準確性。

 

雲端解決方案:利用雲端技術來儲存和管理數據,不僅可以降低基礎設施成本,還能提高數據的運用性和安全性。

 

員工培訓與技能提升

 

內部培訓:投資於員工的內部培訓,特別是關於排放管理和永續發展的知識,可以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加速並增加內部資源的利用率。

 

外部培訓和認證:鼓勵員工參加外部培訓課程和獲取相關認證,以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優先處理關鍵領域

 

列出自身相關的重大性議題:優先處理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排放類別,而不是試圖同時處理所有類別,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運用有限的資源。

 

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優先事項: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設定明確的排放減少目標和優先事項,集中資源進行高效管理。

 

政府與外部支持

 

尋求政府補貼和支持:申請政府提供的補貼和資助,以幫助應對排放管理的成本和資源挑戰。

 

利用外部顧問和專家:聘請外部顧問和專家提供專業建議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排放。

 

中小型企業已經沒有太多可猶豫的時間,如果能善用碳有價的觀念,全面優化營運的製程,把握與上下游供應鏈議和的機會,靈活運用創新和工具,掌握轉型的契機。

 

專欄作者|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