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讓數位經濟超越1兆元產值,台灣AI未來怎麼走?電力穩定又要淨零,一次看賴清德、童子賢...他們的關鍵發言

「讓百工百業走最前端」賴清德、童子賢、馬丁沃夫…重磅開講!拚AI、淨零,台灣大未來關鍵發言一次看
撰文: 譚偉晟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攝影/ 陳睿緯 日期:2024-07-03

今年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總統賴清德、政府部會首長與產學要角,多面向解析台灣當前優勢與挑戰。
在AI發展持續,淨零永續的趨勢高速前進,台灣各類型產業如何抓住機會,找出最佳布局策略?

「今年,全球股市有幾個亮點,最大亮點、漲幅最多的就是台股。」在由《今周刊》主辦,六月二十六、二十七日舉行的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上,發行人梁永煌直指在全球經濟不明的挑戰下,台灣仍以強勁的產業發展,驅動資本市場持續創高,關鍵「就是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

 

一連兩天的論壇以「AI×永續  世界新賽局」和永續淨零時代.關鍵科技趨勢為主軸,除邀來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致詞,還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東京證交所社長岩永守幸等重量級國際講者,以及台灣產業要角與指標政府官員發表專講與對談,共同勾勒出台灣前行的最佳途徑。

 

賴清德在致詞影片中強調,從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已展示「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具有關鍵地位和影響力。」他進一步說明,政府已有針對AI的政策部署。

 

一方面,賴清德指出要強化基礎建設、廣設資料中心。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生成式AI技術,打造專屬台灣的AI,並使其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擴散開來。蕭美琴則在現場致詞中表示,政府已成立「行動創新AI內閣」,要協助產業往AI布局並媒合商機,讓「百工百業在AI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過程中,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高峰會上,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宣示了具體目標,在AI應用相關的數位經濟,「兩年內,讓數位經濟達成超過一兆元的產值、變成台灣另一個重要產業。」並針對目前台灣各領域企業,僅三成有內部應用AI的狀況,「兩年內,提升到超過五成。」

 

黃彥男透露,發展AI將會從舉辦競賽與協助新創兩方向著手,「數發部與國科會,預計砸下百億元以上資金鼓勵新創。」用過去罕有的應用找出新的商機,是新創公司的拿手本領。

 

東京證交所社長岩永守幸親自出席《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強調日本持續加大力道, 吸引海外企業在東證公開發行。

▲東京證交所社長岩永守幸親自出席《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強調日本持續加大力道,吸引海外企業在東證公開發行。(攝影/蕭芃凱)

 

AI行銷  幫品牌找最強網紅

 

AI新創、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舉例,iKala的網紅雷達(KOL Radar)能分析全球各地的網紅,以AI盤點出類型、漲粉率、成長潛力等數據,藉此找出最適合媒合品牌的行銷通路,「不僅僅尋找相關性,而是能進一步推理和理解背後的因果關係,這能使企業制定行銷策略,效果更加顯著。」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提的世界模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模擬現實世界的複雜關係。」程世嘉說的,是結合AI解讀資料的能力,能夠針對真實世界中各種難以歸類的行為,透過網站、社群、LINE官方帳號等數據,拼湊出完整的用戶輪廓,協助品牌客戶在行銷計畫上,「更精確地進行預測和決策支持。」

 

讓過去難以找出因果關聯、只能靠經驗掌握的顧客關係,成為一個可預測的行動,是AI創造的新應用。但除了創新,AI也能賦予生產力提升,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以智慧醫療為例,「在醫療領域,AI可以通過分析醫學影像來輔助診斷疾病,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在醫療上的AI應用,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很有感觸,她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我們把機器人放在長照中心,它們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就會主動打招呼。」看起來,機器人似乎只是作為長者陪伴的工具。但因為有了AI,「打招呼的同時,機器人也在點名,看長輩是否安全到達,還可以直接做體溫測量。」

 

醫療之外,陳守正也補充「在零售業,AI可以通過分析監控視頻來識別顧客行為;在製造業,AI可以通過檢測產品外觀質量來降低瑕疵率,提高生產效率。」此外,AI還能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在商業領域幫助改善工作流程與提高營運效率。其中的關鍵是生成式AI的出現,「讓企業不需要進行繁瑣的設定和配置,即可快速部署AI。」他說道。

 

可以在多個領域被應用,是AI有著和網路相同的特性,能作為各類應用的基礎架構,「AI會像水一樣,以無所不在的方式,影響所有的產品跟服務。」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如此形容。

 

而AI幫助的不只是企業,對政府部門同樣如此。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昭陽就分享,「行動即時影像/警政AI巡防系統」,這個中華電信在全國四縣市建置的系統,藉由AI偵測闖紅燈、違停、未禮讓路人等違規狀況,已成功改善交通惡況,「像新北市的交通違規事件,就減少了六五%。」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指出,AI將會從單一產品的形式,逐漸延伸出無所不在的各類應用服務。(攝影/陳睿緯)

 

AI防治  哪隻鵝發燒都知道

 

著眼於AI落地帶來的好處,政府單位也期望能導入更多在地企業。雲林縣長張麗善就以禽流感防治為題,「哪一隻鵝發燒了,你都知道,你相信嗎?」她說的,是雲林的一家畜牧場,用AI整合熱顯像技術,能及時偵測鵝隻的身體狀況,在體溫過高、有禽流感疑慮時,及早介入管控。

 

此外,AI驅動的新商機,也讓地方找到了打造新產業聚落的可能。「台灣西海岸,幾乎每個縣市都有科技園區,唯獨嘉義過去沒有。如今,嘉義縣終於與台灣競爭力最強的科技產業掛鉤!」嘉義縣長翁章梁說的,除了是台積電在嘉義的先進封裝廠擴廠計畫,還有新成立的「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他也笑說嘉義獨有的優勢,就是「園區附近人煙稀少、沒有高樓,研發完成的無人機,可以馬上帶到樓下試飛。」

 

驅動各類產業新商機的出現,AI此刻也正推動台灣重要的半導體產業,高速成長。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明,「能掌握半導體的國家,將能帶來高速成長。」他也直指美國現在正積極促成半導體投資,著眼的也是這個趨勢。他更直言在工業革命、蒸汽機與鐵路、到如今的資訊通信等階段後,「(全球產業革新階段)高機率已走到第六個新循環,也就是AI時代的來臨。」

 

只是,不論是製造AI所需晶片的半導體產業,或是要應用AI、需要更多算力資源的中小企業,童子賢點出都須有關鍵資源「電力」,「我要講的,是AI用這麼多電,你(台灣)的電力夠不夠穩定?」

 

針對能源供應對AI發展的重要性,童子賢不斷提醒,雖然台灣在產業鏈擁有先天優勢,「但擁有優勢不去強化,反而去弄條件、卡卡地挪來挪去,有天優勢可能會不見。」

 

台灣大未來

(攝影/蕭芃凱

 

盤點《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重要內容

 

 

減碳》公務車拚全面油轉電

 

不只電力穩定供應,減碳行動也是各界關注焦點。賴清德指出,發展AI之餘,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必須堅定落實二○五○年淨零轉型

 

如今,在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地熱發電等不同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新興能源的關注也在持續。「這是氫能被提起的原因,每公斤它具備的熱值,也就是擁有的能量,對比其他的能源都非常多,但它不帶碳。」群翌能源總經理陳致源在《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上如此說明。

 

「台灣身為全球科技供應鏈體系中最關鍵的一分子,對推動淨零減碳更是責無旁貸。」蕭美琴這番話,也呼應著探索再生能源的同時,台灣各地從政府到企業,都持續推動的淨零減碳行動。

 

以新北市為例,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指出,新北第二行政中心使用「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能模擬未來碳排、評估減碳技術成效。此外新北市預計在三○年,將公部門機車都改為電動機車;三五年,要把所有公部門汽車都改成電動汽車。

 

而在高雄,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說明,高雄市每年製造五千多萬噸的碳排,「碳排量占全國的二○%,是台北市的五倍。」因此高雄整合台船、中油、中鋼、台塑等龍頭企業,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帶動其供應鏈廠商,進行各項淨零減碳措施。

 

台北101優化空調  年省1.5億

 

減碳的行動不僅是為了永續,更能以企業創新帶來效益。台北一○一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分享了節能的成果,在早期投入六千多萬元,全面改造能源管理系統後,「在大樓內空調箱、幫浦都裝上變頻器,優化空調系統達成節能效果,用電量與○八年相比,至二○年共累計節省近五億度電,相當於每年一.五億元電費。」

 

提升能源使用效益,除了節約,還能進一步回收。中鋼代理董事長、總經理王錫欽便分享公司的「副產燃氣及廢熱回收系統」,透過汽電共生發電,一年發電量大概有三十億度,「相當於半部核能機組發電量,占中鋼整個用電量逾五成。」

 

專注淨零永續、鎖定AI發展,是台灣如今面對全球局勢變化的底氣,這也讓台灣企業在國際間,更能吸引投資者關注。岩永守幸六月二十六日出席《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時就透露,東證把促進跨境上市作為發展重點,並於今年三月成立「東京證券交易所亞洲創業中心」(TSE Asia Startup Hub),現在已有許多企業正在申請,「當然也包含台灣的公司!」

 

而在國際經濟情勢上,馬丁.沃夫在專講中說明,當前全球正經歷「政治和經濟的動亂」,但回歸基本經濟數據,「仍能在一片市場雜音中,爬梳出全球經濟發展至今日的遠因和近況,以及未來可能走向。」他也補充,通膨率已從高點逐漸回落控制範圍,但各國央行不想讓政策反覆,未來將非常謹慎、緩慢地降息,「他們可能因此等待太久,導致經濟放緩。」

 

「近年來,台灣展現強大的韌性與適應能力,即使在面臨全球性的衝擊下,也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及創新能力,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蕭美琴這番話,是台灣產業當前發展的最佳注解。但她也強調台灣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一定要跟得上全球最先進的趨勢,才能夠不只是維持穩定,甚至要能在變動中掌握趨勢。」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