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日核廢水入海懶人包》喝到有危害嗎?中國譴責反制,排放爭議、鄰國態度一次看

日核廢水入海懶人包》喝到有危害嗎?中國譴責反制,排放爭議、鄰國態度一次看
撰文: 工商時報/方明、曾宇平     分類:ESG快訊 日期:2023-08-25

日本在8月24日(台灣時間中午12時)將約134萬噸的核廢水逐步排放入海,雖然日方信誓旦旦核處理水的氚含量已被稀釋至遠低於國際的排放標準,安全性已獲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背書,但此舉仍引發鄰近國家對核食安的疑慮。一旦核廢水排放入海後,對海鮮等相關產品會不會有影響?目前各國如何看待或對爭議核食設有哪些標準?相關爭議一次看。

日本核廢水排放計畫與爭議性在哪裡?

 

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廠預計於當地時間24日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啟動核廢水排放作業。根據NHK報導,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24日上午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的氚濃度介於每公升43至63貝克,遠低於每升1,500貝克的排放標準,且目前氣象條件沒問題,因此會依照政府計畫,於預定時間將核廢水排入海中。

 

預估第一波「核處理水」排放量約7,800噸,計畫17天完成排放入海,直到2024年3月底前的2023年度排放量,粗估約3萬1,200噸,相當於30座儲存槽。根據計畫,日本至少需要花30年時間排放約134萬噸處理過的核廢水。

 

日方強調經處理的核廢水在排放時,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更曾形容日方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

 

不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於2021年5月發表的專題文章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不會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

 

不過,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電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行排放大海。

 

何謂「核處理水」?排入海的核處理水有無危害?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及日本「每日新聞」等報導,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遭受東日本大地震(台灣稱311大地震)帶來的海嘯侵襲,造成廠內1號機、2號機及3號機爐心熔毀,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又製造出「汙染水」,並以每天約90噸的速度持續累積。

 

東電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核處理水」(ALPS處理水),貯存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內。

 

截至今年6月29日止,用來存放「核處理水」的貯存槽已約千座,總量約134萬噸,接近貯存上限的約137萬噸,貯存比率高達98%。

 

東電曾估算,如果按照目前「汙染水」產生速度來看,「核處理水」在明年2月到6月左右就將滿溢。

 

「氚」(tritium)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表示只有在極大量情況下才會危害人體,各國對「氚」的容許值不同,以飲用水含氚上限值來看,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為每公升1萬貝克。

 

日本一般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水排放入海時,標準值是每公升不超過6萬貝克。而此次東電在排放前會先把核處理水用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

 

日本大分大學(Oita University)輻射風險評估專家甲斐倫明告訴法新社,控制核廢水的稀釋濃度與排放量很重要,「科學家普遍有共識,核廢水排放對健康的影響很微小,但排放核廢水不能說風險為零,這就是爭議所在」。

 

亞洲鄰近國家對核廢水入海的反應

 

儘管日本強調所排放核處理水的氚含量已稀釋至遠低於國際排放標準,安全性也獲得IAEA背書,但對於核處理水的排放,外界對於核廢水中「氚」物質仍難以消除疑慮。鄰近國家包含中港澳、台灣、韓國等國家在內的反應各不相同,其中以中國最為激進。

 

●中國:

 

中國對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抱持反對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並抨擊日本汙染海洋、損害人類共同利益是非常自私且不負責任的行為。並稱福島核事故的汙染水與世界泛指的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是完全不同的,汪文斌認為這是偷換概念,誤導輿論。

 

汪文斌23日再度強烈要求日方,撤銷錯誤決定,不希望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若日方一意孤行,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

 

●韓國:

 

韓國官方雖未反對,但也不支持日方此舉。韓國目前的結論是,日本排放核汙水符合國際上的標準,並表示尊重IAEA的專業評估;並與日本達成共識,將定期派遣專家前往IAEA福島辦事處瞭解最新情況,並加強海洋輻射監測。

 

韓國消費者擔心海鹽和海鮮遭日本核廢水污染,爭先恐後搶購囤積,海鹽嚴重缺貨,帶動價格狂飆,6月韓國的海鹽價格比二個月前貴了將近27%。

 

港媒《南華早報》引用數據稱,韓國一項千人民調顯示,超過85%的韓國人反對日本排放廢水的計劃,70%受訪者表示,若繼續排放廢水,他們會減少食用海鮮。

 

●台灣:

 

台灣方面,行政院、原能會均表示,根據IAEA評估結果,認為日方的排放計畫造成的輻射影響幾可忽略;而根據我國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面對各國措施,日本國內的水產相關人士、企業也紛紛表達負面形象恐影響日本水產品出口量,只能消極喊話日本政府在出現損失時能切實補償。

 

對日本進口食品現在還有哪些國家有限制?

 

歐盟和挪威、冰島及瑞士於本月陸續宣布正式撤銷針對日本產食品的進口限制,各國對日本進口食品管制的僅剩中港澳、韓國及台灣等七個國家或地區。

 

中國海關總署24日公告稱,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此前,香港、澳門已祭出反制措施,每日監測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並從24日起,禁止進口來自來自東京、福島、千葉等十個都縣的鮮活食品、肉類製品及蔬果、奶、乳製品、禽蛋等。

 

韓國雖然未如過往那樣大力反對,但也沒有打算解除福島食品禁令。據BBC中文網報導,韓國政府自2013年起就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等鄰近縣區所有水產品,並禁止福島縣產的稻米和菇類賣到韓國。

 

台灣食藥署表示,目前經檢驗過的日本水產品都未檢出任何風險,所以暫時不會跟進反制。食藥署去年第四季以來已採檢52件日本進口水產品,品項包括鯖魚、秋刀魚、海鰻、牡蠣、扇貝、鮭魚、章魚等及海藻類,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目前不會改變對日本水產品的邊境管制措施,今年和明年規劃各抽樣100件,未來如有發現異常,將跨部會啟動因應措施。

 

我國在2022年2月已宣布鬆綁日本福島及周遭五縣食品管制措施,但菇類及野生鳥獸肉仍然禁止進口。

 

延伸閱讀:

話題》日核廢水入海衝擊 爭議、影響一文掌握

水產品還能吃?港專家示警少吃這3類海鮮 日2產地較安全

憂心魚價崩盤?台灣漁民最煩惱「這件事」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