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土為本從醣出發 永豐餘全循環實踐
在論壇中,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提出「斯土為本、從醣出發」,為2050淨零排放解方之一。何壽川表示,土地是孕育生命的母親,土地上生產的農林業是醣的主要來源,也是糧食需求、可再生資源的解方,聯合國COP26更將Wood for Good列為結論之一。而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15,000億噸),當植物凋落在土壤裡就轉成有機質,裡頭的腐植質可固存碳,聯合國COP21更倡議,每年將土壤中的有機固碳量增加千分之四,可中和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
目前全球已有40%的綠地逐漸沙漠化,如何使沙漠變綠洲,何壽川建議,應從提升土壤有機質、造林創造碳匯到農食剩正確回收運用等三方面來施行,就能確保糧食安全和減緩氣候變遷,而這三方面並非遙不可及,因為永豐餘以製漿造紙產業全循環技術,實際展現出創造台灣再生能源與貢獻碳匯的三大可行路徑,分別為以有機質提升土壤存碳量、長期造林育林經驗及nPulp農業秸稈全利用增加固碳量、農食剩轉化為天然再生燃料成為代煤新選項,提供穩定料源作為能源使用。
台灣的農地、森林與竹林的碳匯條件優厚,何壽川表示80萬公頃農田土壤有機質提升、220萬公頃林相復育,再加上18萬公頃的竹林活化,預估一年有6,300萬噸CO2碳匯潛力,相當於台灣2050淨零排放規劃中的碳匯目標數值。透過良好的土壤碳匯管理技術,可促進土壤的經營邁向永續,強化農林竹業面對氣候變遷的抵抗力,並創造碳權、增加農業產值。
農食剩的正確處理能降低廢棄物、減少經濟損失,還能在淨零減碳上有所貢獻。何壽川說,台灣每年農業、食品加工業、家戶剩食、民生污泥等農食剩約3,000萬噸,若能把農食剩轉為沼氣,不僅降低廢棄物量,還能創造綠電、減少碳排。以20MW沼氣發電規模設計基礎下,推估3,000萬噸農食剩每年可發電量達55億度電,佔全台總發電2,801億度電的2%,同時又可減少碳排近1,400萬噸CO2。
何壽川強調,面對戰備糧食安全和氣候變遷的挑戰,農業是根本,也是我們最富饒的資產,重新定義和建構新農業,讓其副產品能全循環利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就不會是夢想。
「農業的醣經濟」科技論壇,專家學者以OK手勢,象徵斯土為本、從醣出發,邁向2050凈零碳排。左起: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黃振文、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行政院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院長王升陽。
產官學共交流 提出農業科技循環經濟行動路徑
「農業的醣經濟」論壇,匯集產官學界多位貴賓進行交流,會中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及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蒞臨致詞之外,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院長以【農業的醣經濟】為題,引領與會者重新認識「醣」的無可取代性,以及「醣」如何成為淨零碳排的關鍵因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以【循環經濟+新農業:新土地文化的展現】為題,說明台灣產業如何在循環經濟的精神下永續發展,創造產業利基。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以【邁向淨零之自然為本解方】為題,解說全球受關注的「碳匯」議題。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雷鵬魁,以【國內農業副產物資源化之原料處理與供應研析】介紹農業副產物該以何種策略加以利用與發展。論壇更特別邀請今年度國家未來科技獎得主,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副教授陳奕君分享【醣材料發展與智慧應用】,介紹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在新世代所扮演不可取代的角色和前瞻發展。
「農業的醣經濟」科技論壇,吸引產官學界眾多貴賓與會,為台灣農業永續獻策發聲。
值得期待的是,論壇邀請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黃振文、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國立中興大學化工系教授李思禹、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徐麗芬,進行【農業副產物到永續未來】綜合研討,提出台灣農業科技與落實循環經濟的行動路徑。
「農業的醣經濟」科技論壇會場,特別設有五大展品區,呈現永豐餘集團各事業單位在「醣」經濟發展的五大實踐路徑:
再生循環材料:中華紙漿已建構出製漿造紙業的全循環藍圖。從土壤出發,有機質改良土回補地表,增加土壤生物多樣性,使地上作物生生不息;無重金屬的除草覆蓋紙蓆,於作物收成後有機質直接回歸大地,兩者搭配建構自然高儲碳的永續農業。
紙纖紗為紡織界新興生質材料,其可生物分解特性,簡化傳統紡紗流程,減少化纖維成份,為環保時尚注入永續思維。以紙代塑,多種全循環再應用的全紙食品容器,無PE淋膜,使用後可直接進入紙類回收系統;通過歐美相關食安規範,並取得融入土壤自然分解的認證,減碳、減塑、減廢一次到位。
nPulp農業秸稈全利用:永豐餘以糧食副產物的稻麥稈作為原料,利用無化學添加的生物製程產出秸稈生物漿nPulp,再經加工製成如育苗盆、雞蛋盒、緩衝包材等產品,是農業在醣材料應用創新又可行的運用實例。
nPulp的創新製程技術自2013年推出後,已取得包括歐美與中國等國際權威試驗機構及環境系統組織,從清潔生產到產品的多項綠色認證。並獲得EarthShift Global 對nPulp在中國使用綠色化學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正面肯定,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此評價的可持續性包裝產品。其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結果,亦將作為未來碳權取得評估依據。
蔬果包裝用紙:新川創新開發的「蔬果保鮮紙」經內部實驗證實,可延長芒果的保鮮期達2.5倍,增加消費者賞味時間,並減少銷售通路因過期造成的經濟損失。
綠色能源:永豐餘在造紙過程中,運用三階段菌相把關,把製程排放水中的有機物有效率地轉化為高濃度沼氣。團隊進一步利用農剩,充分將固態乾料經由技術結合轉化為天然燃料,讓農食剩成為代煤新選項,提供穩定料源作為能源使用。
智能電子紙物流箱:E Ink元太科技和永豐紙業共同打造出可重複使用、可追蹤運送資訊的智慧鎖電子紙物流箱。當中配備2.9吋電子紙顯示裝置和藍牙電子鎖,結合重力加速度與溫度感測器記錄運送碰撞狀況,特別適用於精緻農產品運送。
永豐餘近百年的醣科學經驗,以永豐餘學院為平台,匯聚眾人智慧,共創永續未來。在「農業的醣經濟」的項目上,何壽川呼籲,以新科技迎接新一代農民,重振我國農業再生,發掘台灣農業負碳排潛力,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將產出更高的價值,打造永續發展的醣經濟。
「農業的醣經濟」科技論壇展品區,由中華紙漿建構出製漿造紙業的全循環藍圖,從醣出發的再生循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