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台灣農業從業人員,致力推動食農教育精神和資訊透明化,促進民眾更有意識地選擇台灣在地食材,並且透過農產品讓人與土地重新連結。
二○二五年,「鮮乳坊」邁向第十年。我從單純的獸醫醫療工作,踏入農業現場,與農民建立關係,進而有了創立鮮乳坊的契機,期望搭起農業和食物的橋樑,並以「建立動物健康、農民驕傲、消費者信賴的健全食農生態」為使命。
但,什麼是健全食農生態?在鮮乳坊成立時,並沒有太多前例可明確定義。為此,我們嘗試將產地資訊透明化,成為民眾的眼睛,用各種影音、文字素材,帶大眾認識農業現場;也把產品作為載體,標示產地名稱,而非像過往的品牌操作,僅把產地作為產品行銷的代名詞。
世銀2024碳定價報告》全球碳費收入,達3.34兆創新高!為何說碳費最少要收2000台幣?
從新北石門到彰化芳苑,永豐銀行守護溼地,實踐永續願景
盼了25年的財劃法修法,為何可能變災難?國防、勞保、社宅…一文盤點哪些重大政策預算恐受排擠
「你當我塑膠做的?」可能不只是玩笑!雙和醫院研究:塑膠微粒傷腎又傷心
全球塑膠公約》日內瓦談判破局收場!聯合國警告若不積極減塑,2050年海洋中塑膠可能比魚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