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近來全球網路流行的關鍵字,特別是自2022年2月開打的俄烏戰爭所帶來原物料、糧食與能源價格上的衝擊,連帶反映在臺灣的糧食安全與飲食結構上。例如農委會就曾指出小麥過去一年來漲幅超過95%,導致麵食、麵包及麵條價格上漲,未來要全力推廣米食。
其實在俄烏戰爭發生前,2021年全球糧食價格已因為新冠疫情與極端天氣對生產及供應的衝擊,許多研究證據均顯示,氣候變遷的持續惡化,恐怕造成國際糧食價格持續看漲難以回頭了。
許多經濟專家學者更預測目前因為能源及糧食價格攀升所反映的通貨膨漲,可能只是開端而已。未來隨著氣候風險增加的氣候通膨(climateflation)以及全球因應淨零排放要求的各項新政策,可預期減碳成本將會反映在各項產品價格上,全球零碳轉型過程中所導致的綠色通膨(greenflation)可能會逐步發酵。
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說,人類只要活著就會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每個人類的個人生活模式所產生的碳足跡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站在「淨零減碳沒有局外人」的角度而言,或許我們現在就可以用省荷包、抗通膨的角度,貫徹自己的綠色價值觀,讓低碳變成負責任又時尚的生活新風格。
2017年有一篇文章分析了全球已發展中之國家個人生活型態碳足跡資料,並且從148個生活情境、39個碳排放源中提出了幾項低碳生活選擇的建議,排名第一名的選擇可能讓很多適婚的年輕人暗自拍手—「少生一個孩子」是最有效且減碳貢獻度最高的選項(每年可減少56噸二氧化碳),其實已開發國家人口負成長雖然已是現在進行式,但是對於全球各個經濟體的永續發展卻可能帶來更為複雜的挑戰。
先姑且不論要不要生孩子,現代人生活中「吃」與「行」選擇權,其實是減碳貢獻度最高的,民以食為天,在現今能源與糧食價格雙漲的階段,也正是我們審視且練習改變飲食習慣與結構的好時機,因為這些改變的練習也都有助於節省荷包。
全球有55%的人跟大多數的你我一樣,居住在所謂的「都市地區」。而我們都市住民承擔了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75%以上的責任,同時也因為各項生產、移動、能源使用、經濟活動的需求,衍生了空氣污染的問題(全世界90%以上都市的空氣品質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標準)。
2020年九月世界農糧組織FAO啟動了一項綠色城市倡議行動(Green cities initiative),希望到2030年前,能有至少1000 個城市參與「綠色城市計畫」。綠色城市計畫倡議希望能夠於農業食物生產系統中投入創新技術,同時透過都市計畫增加區域內的綠地面積與作物栽培設施(例如以綠屋頂栽培食物),希望透過縮短都市中食物的供應里程以兼顧減少碳排與空污(柴油大貨車是台灣空污的重要移動性來源)。
很多都市住民可能都跟我相似,週末小樂趣是騎著淑女車閒逛假日農夫市集,計畫性的採購下一週忙碌行程中的餐桌食材。筆者居住台南多年,探索過許多傳統市場與市集,停好腳踏車徒步穿越古城的老建築、老巷弄、欣賞街屋騎樓下的窗花、老石榴樹,再慢慢探索菜市場內專屬古都的各種氣味與細節,享受慢活文化,順便大啖各種小吃美食,這是每個府城住民獨有的慢遊行程。而出差旅居台北或新北市時,我也會跟私廚好友一起逛市場,一起準備當晚歡聚的新鮮季節限定食材。
這也落實了綠色城市理念中,希望以「都市農民市集」鏈結市郊生產者與都市住民的食物需求。農民市集有別於大型連鎖販賣店,所供應的一定都是「當地當季」的好食材,在購買上也因為減少了長程運輸及中盤商的成本,終端價格實惠很多,更能偶遇很多驚喜的食材。例如熱愛白蘆筍的我,在一般連鎖販賣通路偶而才能見到的秘魯進口白蘆筍。
這個季節,台南將軍區的小農作物也能以親民價格輕易入手。清脆香甜的口感總讓我在蘆筍季結束前,每週一定都會去市集尋寶。另外還有芭蕉、佛手瓜、過貓蕨等各類筆者喜歡嘗試的山野美味也都能以非常平實的價格,讓我能在農民市集一次滿足。如果傳統市場也能夠為農民們保留一些適當的攤位,讓更多人都能夠直接跟農民買到新鮮、當季又實惠的蔬菜,將會是最棒的選擇。疫情期間很多朋友減少了外食,也練就了一身好廚藝。我們可以選擇直接跟農夫採買,省錢減碳,美味又健康。
另外,綠色城市倡議中也鼓勵民眾將庭院、屋頂、露台及陽台改成自己的食材花園,除了可以為都市的建築降溫外,園藝治療也有益身心,都市農夫在種植過程中學習節氣、烹飪方法與食物保存方法,研究顯示當我們有更多的機會種植並學習如何將新鮮的蔬菜轉化成盤中美味時,具有永續意義的健康餐盤就更容易推廣,而且以蔬食為主的餐食選項也更容易普及。
我的陽台食材小花園
疫情期間,全球許多城市的住民都跟我一樣,在不能外出的期間打造了自己的食材花園,包含使用簡易的器具與材料,在家中陽台種植九層塔、蔥、辣椒、迷迭香、薄荷、香菜、貝比萵苣及各式各樣的芽菜,每天都可以有收成,產量不高,卻可作為餐桌補給站。
芝麻新芽及綠色花椰菜芽
住在常年陽光滿溢的南臺灣,家中大樓面西的陽台伴隨而來的局部西曬、高溫環境,其實是一個挑戰性頗大的種植基地,而這也是我對抗未來氣候變遷,可同時兼顧食物供應與住宅降溫的「建築農園」最佳的實驗場域。而當每口嚥入每次自己栽種的食材時,我總是覺得來自家周邊的植物們既美麗又美味又能帶來感官滿足,而為了要把自己種出來的食材變成佳餚,我也更有動力研究食譜,等於直接選擇了更多的低碳餐盤。
百香果
翼豆
疫情及通膨或許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衝擊,我們學會了超前部署,同時也學習在共處中不斷調適改變,讓我們一起用吃的選擇權改變世界,再次超前部署未來的淨零生活轉型吧!
羽衣甘藍菜及羅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