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每雙好鞋都有一個癡情的主人,和一位身經百戰的手工修鞋店老師傅,「300元換回一段緣分的繼續,我覺得十分划算」

每雙好鞋都有一個癡情的主人,和一位身經百戰的手工修鞋店老師傅,「300元換回一段緣分的繼續,我覺得十分划算」
撰文: 綠色和平減法生活     分類:低碳綠色生活     圖檔來源:Jakob Owens on Unsplash、大雄(城市修理站) 日期:2021-09-14

人在社會走跳,一雙好鞋很重要,口袋裡的修鞋名單不能少。

偏偏我走跳的很用力,總是腳跟著地,除了練就一雙強健小腿,就是鞋底後跟都被磨過的鞋子們,又因為對於鞋子有舒適度的龜毛要求,所以一旦穿習慣,就很少換鞋也很少買新鞋,鞋底磨損後就直接奔向修鞋師傅那裡求救。

 

早上出門的時候發現一雙常穿的藍色布鞋的鞋後跟似乎已經磨到底了,住家附近剛好有兩間修鞋的小店,正好可以找時間去拜訪一下。

 

大約2008年開始台灣金融海嘯之後,有一些行業反而逆勢成長發展了起來,像是修鞋子、洗包包的店,數量不減反增,從民生開銷緊縮,然後對於損壞的物品選擇維修而非丟棄,算是意外建立起的惜物習慣。

 

目前登錄在城市修理地圖上的修鞋相關店鋪就有75家,推算一下,整個台北市數量可能超過100家修鞋店鋪,算是城市中滿容易使用的修理資源之一。

 

我家附近有間小小的修鞋店,在國小的隔壁街區,在以前的菜市場旁邊,小小的修鞋店與右邊的修改衣服阿姨空間,其實是在同一間一樓之中隔出來的,每次去修鞋時,在小小的店面裡,跟師傅一進一出,像在跳恰恰。

 

因為附近是明星學區,所以菜市場早在好幾年前改建成小豪宅社區,裡面的攤商有些遷移到對面的空位繼續做生意,有些就選擇離開,移動到更遠的菜市場去,而小修鞋店依舊在小小的空間裡處理著附近鄰居的各種鞋子問題。

 

利師傅與太太合照

 

隨塑膠而起,曾經風光的台灣製鞋業

 

我很愛去找利師傅,大概是因為沒有櫃檯的小店面,讓我可以直接走進去跟師傅聊天,一窺他的工作流程,除了修鞋也得到很多關於鞋子的有趣知識。印象中師傅都沒有變老,從四年前認識他到現在,雖然我每次這樣說他都會大笑,心想我實在是太誇張。凍齡的利師傅曾經參與過台灣製鞋風光的那段時期,他在民國73年進入製鞋工廠當學徒,學習製作鞋面,在1980年間台灣的製鞋業開始走下坡,利師傅的工廠裡許多師傅都轉業離開,最後工廠因為失火而結束營業。

 

說起台灣的製鞋工業,要從196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進入工業化的時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出口導向政策,在當時的世界,數一數二的鞋業外銷大國為日本,台灣在1961年開始生產PVC塑膠鞋,使用的是國產塑膠,隨著國內石化業的發展,用以取代真皮的各種塑膠材料的開發,台灣製造出大量便宜鞋類,在1970年代也逐漸取代日本的鞋類出口大國地位。

 

在便宜的材料、充沛的勞動力,以及政府支持的情況下,製鞋工業逐漸成為國內三大外銷產業之一,而鞋類曾是台灣歷史上出口量最多的商品,占全國總出口量的百分之七,一年八億雙,接近四十億美元的佳績。不過在1980年間由於原料、工資逐漸上漲,而新台幣快速升值的關係,過去以壓低成本來打開市場的台灣製鞋業,逐漸不敵外在種種壓力,國內鞋廠出現倒閉潮,而部分鞋廠則主動出走,將工廠遷移到中國尋求更低的成本(註解1),於是在台灣本地的製鞋工業就慢慢的萎縮了(註解2)。

 

 

 

衰敗後的製鞋業,還堅持著的師傅們

 

從製鞋工廠釋出的大量師傅,有部分就像利師傅那樣,帶著工具與技術轉而成為修鞋師傅,在獨立開設維修店面的同時,也會少量的接一些目前還留在台灣製鞋廠的訂單,修鞋兼做鞋。

 

依舊維持往日工作習慣的利師傅,大多時候還是手工作業,有些工作會交給砂輪機,像是需要將舊鞋底磨粗以粘附黏膠,或者需要修齊鞋底邊緣的工作,使用砂輪機會較為快速整齊。

 

家裡附近還有一間連鎖的修鞋店面,小小的空間夾在7-11與郵局之間,附近有公車站與捷運站,人潮往來頻繁,來修鞋的人數不算少,老闆娘跟我說這間小店已經開八年了,在城市裡能夠如此穩定存在的修理行業,修鞋店鋪肯定是其中一種。

 

步行前往捷運站的路上,我順道把後跟磨損的布鞋帶過去,老闆娘笑容中帶點無奈,要我下次不要磨損這麼嚴重再帶過來,實在有點害羞,右腳後的布面磨損,師父這裡無法處理,他們會先幫我將鞋底後跟的地方重新貼上橡膠鞋底。

 

這間機器修鞋的店裡還擺著幾雙老師傅做的皮製拖鞋,可供客人購買,老闆娘滿意地跟我分享自己很喜歡這雙台灣師傅做的皮拖鞋,穿起來十分舒適,與老闆娘聊了起來,得知店內的師傅過去也是做鞋子的師傅,從鞋廠離開之後,不同於利師傅獨立開店的選擇,他加盟連鎖機器修鞋店鋪,她說:「這樣子鞋子修起來比較整齊啦。」

 

連鎖的修鞋店家通常會提供培訓,加盟後也會提供專業的協助與零件耗材提供,對於想開店但沒有設備的修鞋師傅,或者初次踏入領域的無經驗者,或許是個好的入口。

 

鞋子壞還是主人壞?

 

自己目前有過大約六次的修鞋經驗,除了一次是朋友贈與的老鞋,因為庫存已久未穿,鞋底接著膠老化脫落,請師傅黏回鞋底,其他的五次經驗皆是走路太用力著地而磨壞鞋後跟,再加上自己時常走路,對鞋子來說,我可能是個壞主人,如果世界上的鞋子都有情緒,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定義好主人與壞主人?而身為主人的我們是否用心照顧鞋子呢?

 

平均來說,一雙鞋是由20個配件組合而成(註解3),材質除了鞋面的布料、皮革、植物纖維以外,最常出現的角色就是各式各樣的橡膠類,像是天然橡膠、硫化橡膠(VR)、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熱塑性橡膠(TPR)、熱塑性聚氨酯(TPU)、乙烯(EVA)、乳膠橡膠(LR)……等等,很多時候會是不同材質之間的組合,透過黏著或縫合的方式,因此大部份的鞋子是無法回收的,更沒有人力去做拆解(除非是廠商在設計端即想到商品回收的處理方式,事先設想好容易拆解的組合方式,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質),功能完好的舊鞋可以修繕整理,捐出做公益,鞋子無法維修時就只能成為垃圾。

 

 

隨著科技的演進,新的材質、改良的材質不斷出現,過去講求成本低廉快速製成好利用的鞋材,像是PVC,容易悶臭是個缺點,以及材質不易水解而延伸的環保問題,目前已被許多國家不同程度的禁用,而歐盟更是對進口的商品在環保的要求上更加嚴謹,從原料、產品的製程,以及廢棄之後的回收與分解程度等等,都有規範,隨著全世界對於環境保護、人造物廢棄與再生議題的重視,材質的演進也逐漸走向可回收與可分解的方向,像是這幾年來時常被提及的PU環保鞋底。

 

環保鞋底生產的目的是友善的:容易水解的材質,可讓廢棄的鞋子逐漸在掩埋的環境下逐漸分解。但是在潮濕的國家如台灣,環保鞋底的鞋子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鞋子還沒穿幾次,鞋底就粉碎裂掉,原因大多都是鞋子買放在潮濕的地方太久未穿,水氣累積而讓鞋底進入水解狀態,或者消費者購買到倉儲已久的鞋子,也會發生新鞋壽命很短的窘境。而世界上大多數的掩埋場的掩埋條件都與實驗室環境不同,水解過程未必順利時常也只能分解成體積較小的塑料,進入環境中造成危害(註解4)。

 

不過科技始終會持續進步,現階段或許環保鞋底不像字面上看起來是個完美的廢棄物解決方法,但未來的事很難說,有些品牌鞋已經針對亞洲較高的濕度來做商品製造的調整,希望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不過在真正有解的那天來臨之前,身為消費者我們還是可以有應對的方法。像是注意鞋子的保養(避免潮濕或泡水,並時常穿著協助鞋子排水氣)、在心裡放幾間修理鞋子的地方,在鞋子損壞時才知道要去哪裡求援,或者選擇購買可以提供售後維修的鞋子品牌(註解5)。

 

也有品牌業者開始使用廢棄物作為製鞋原料(像是海洋廢棄物、寶特瓶的再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請教一下google大神),更曾經看過國外網友將損壞的鞋子做成花盆或鳥巢。前陣子也注意到台灣有出身傳統製鞋業的二代新創品牌Mijily,主動回收消費者的廢棄鞋子,重新製成花盆再寄還給消費者,老天爺這真是有點神奇!(註解6)

 

 

能重回鞋櫃的都是好鞋

 

至於這雙藍色布鞋,其實是朋友淘汰掉的少穿新鞋,我穿了大約兩三年,老闆先跟我收了補鞋後跟的費用,一共是300元,能夠再度換回一段緣分的繼續,我覺得十分划算。

 

不只是鞋子,修與不修很常會直接與修理費用與物品價值有關係,一些較為貼身的物品夥伴,鞋子與衣物類,更會牽涉到物品帶給人類的舒適程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走路施力方式,腳的形狀也各不相同,久穿之後的鞋自然會符合主人的腳型,就像是與主人一起合作無間的走跳夥伴,所以利師傅也曾跟我分享過一些癡情主人的修鞋故事,即使整雙鞋底都已經碎裂,但還是希望師傅重新黏上新的鞋底,賦予新生,因為對主人來說這就是雙難得好穿的鞋。

 

巧手的師傅們從鞋廠時代累積的專業知識,轉化成修理鞋子的技能,隨著執業的時間越長,在不同時代的鞋產物中的各種材質、製法的磨損毀壞模式,手工修鞋的老師傅身經百戰,新的機器修鞋店舖則是工具設備充足齊全,各有各的好,很值得大家細細體會。

 

註解1: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網頁資料http://tfma.incdoor.com/indexplates/index.php?lan=TW

…..截至民國 78 年止,會廠總數達 1,423 家,爾後因本業產銷結構丕變,產業不斷外移,截至目前現有會員家數為 229 家,贊助會員 123 家……

註解2、3:資料整理摘錄自<足下奇蹟:台灣製鞋產業發展史>,作者楊凱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出版

註解4:欲知更多關於環保鞋底的事跡,可參考過去城市修理站的一篇文章https://goo.gl/GG85cu

註解5:風傳媒的報導–全台最佛心鞋業:鞋子穿壞先別丟,寄回這裡免費幫你做成超美盆栽

 

–資料補充

1.城市修理站,利師傅專訪

2.城市修理地圖,來看看住家附近有哪些修鞋店鋪?也歡迎回報地圖上沒有的修理資料,一起來豐富修理地圖!

3.路易叔叔機器修鞋官網

4.勃肯BIRKENSTOCK的官網,關於維修的說明

5.其實很多品牌鞋都有提供保固以及付費維修的服務,一些價位較高的登山鞋品牌對於售後維修也是十分重視,有興趣的讀者可在買鞋時直接詢問門市店員或者直接上各品牌官網查詢。

6.Mijily官網

國產品牌Mijily提供的舊鞋換花盆計劃,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到官網上查看!

 

※本文授權自綠色和平減法生活,原標題〈花幾百元,換回一段繼續穿著的緣分/城市修理站〉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