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美國CES展》AI進入消費者生活!PC、機器人、醫療,三大新應用一次看

美國CES看點不只黃仁勳》AI不只有更厲害晶片,更要深入應用場域,PC、機器人及醫療等三大領域
撰文: 張如嫻     分類:智慧城市經濟     圖檔來源:攝影/陳睿緯 日期:2025-01-08

2025年CES主題依然圍繞著AI,晶片廠發表最新一代晶片、品牌廠端出全新AI PC;
在展場上,機器人、健康科技頗具亮點,揭示AI已經深入生活。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在美西時間1月7日登場,全球科技大廠、新創各自端出今年最搶眼的產品與技術,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發表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最高階款效能可達前代產品的三倍;與RTX 4090同樣效能的RTX 5070,價格只要三分之一,消息一出驚豔四座。

 

進入2025年,這場科技盛宴的主題依舊圍繞著AI開展,一來驅動硬體運算速度和效率提升;也刺激軟體在PC、機器人及醫療領域的新應用。《今周刊》採訪團隊前進CES現場,直擊AI更深入一般消費者生活的三大趨勢。

 

AI PC第二輪大戰  硝煙再起

 

在眾所期待的AI PC產品上,急需重整旗鼓的英特爾,首先針對高效能且輕薄的筆記型電腦,發表原代號Arrow Lake的Intel Core Ultra H系列處理器,相較於上一代H系列,運行遊戲的效能提升22%。

 

高通則有不同策略,針對售價約600美元(約1.9萬新台幣)的中階PC,推出Snapdragon X系列第四款、採用四奈米製程的晶片,提供長達「多天」的電池續航力。

 

超微(AMD)則宣布擴大消費級和商用AI PC產品組合,推出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性能比第一代神經網路處理器(NPU)高五倍,可達每秒50兆次以上算力(TOPS),預計今年第一季上市。超微也發表Ryzen 200系列處理器,適用於價格較低、對AI需求沒那麼高的PC。

 

這意味著超微與高通的AI晶片,將在價格中低階的機型上正面對決。

 

除了三大玩家,有意進入AI PC市場的,還有圖形處理器(GPU)霸主輝達。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王宣智指出,AI PC的目的是把運算從雲端落地,進入邊緣運算,而PC是業者想搶食市場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先前就傳出聯發科與輝達正計畫進入PC中央處理器(CPU)市場。

 

台灣兩大電腦品牌宏碁與華碩,則扮演讓AI PC化為實際產品的重要角色。宏碁發表全新的Copilot+ PC產品,包括輕薄型的Swift Go AI系列筆電,以及高性價比的Aspire 14 AI筆電,後者更是宏碁第一台「大眾款」的Copilot+ PC,價格約800美元,打破AI PC動輒要價1千美元以上的市場行情。

 

  • Copilot+ PC:微軟定義的AI PC,NPU算力可達40 TOPS以上。

 

宏碁指出,新款AI PC將在視訊會議去背、降噪、圖片處理等功能上,更加精細。

 

華碩則主打重量不到1公斤、世界上最輕的Copilot+ PC——Zenbook A14,搭載高通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NPU可達每秒45兆次運算。在平價款上,華碩也推出起價僅699美元,且比前一代性能提升44%的AI PC。

 

據研調機構IDC預測,2024至2027年,AI PC出貨量將成長逾兩倍,2027年將占全球PC總出貨量6成。但王宣智認為,Copilot+ PC必須開發在裝置端運行的殺手級應用,才更有機會說服消費者買單。

 

解析2025 CES 三大看點

 

機器人更像「人」   互動流暢 

 

展場上,一名印度裔男童詢問一台機器人:「我媽媽在哪?」機器人巡視四方後,將目光鎖定在一名女性身上,描述該名女性特徵後詢問男童:「這是不是你媽媽?」答案竟然正確,引來觀眾驚呼。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分享上述場景並指出,機器人之所以能準確找到答案,是觀察母子的外貌特徵,再加上「媽媽正在幫小孩拍照」等動作特徵來辨別,這代表AI經過學習,可以自動連結資料關聯性。

 

蘇孟宗說,工研院也正在研發具有生成式AI功能的機器人,像是讓機器人「看」一樣物品,不必大費周章寫程式,透過視覺模擬,就能重建出與該物品一模一樣的東西。

 

能深入產業應用的機器人,也在現場引來關注眼光。例如,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與加速器500 Global輔導團隊索特機械人(R2C2)帶來的機器狗。

 

R2C2專門打造機器人的「大腦」,其多功能機器人管理平台,能在設備上進行即時數據處理和智慧分析,主要應用於隧道、鐵路工程檢查。創辦人王?燊說,這台大腦即使沒網路也能操作,適合救災或基礎建設工程檢修,目前已獲香港鐵路和電廠採用。

 

健康科技加AI  照護更周全

 

在健康科技、智慧照護領域,工研院此次展出智慧醫療助理系統「醫護聲易通」,運用多模態生成式AI等技術,能快速生成醫療報告。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醫療長許凱程指出,系統可依不同身分與場景,搭配大語言模型和資料庫,還可辨識九十六種語言,像病人與醫師的對話就能立即被整理成病歷,減少醫護人員七五%作業時間。此外,系統還會整合語音、醫學影像、病歷資料,經AI分析後提供客製化醫療建議。

 

另一個AI應用為「高隱私AI照護員」,採用熱影像與毫米波技術,除了以非接觸式監測呼吸、體溫等生理資訊,也能偵測人體姿勢判斷跌倒,將通報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分鐘內。

 

工研院感測中心工程師王奕竣表示,這套系統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偵測準確率逾95%,目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導入超過10套,未來也能技轉給民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