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武漢實驗室發現「新型」蝙蝠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嗎?​專家這麼說

武漢實驗室發現「新型」蝙蝠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嗎?​專家這麼說
撰文: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分類:健康友善社會     圖檔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日期:2025-02-24

今周刊編按: 一份刊登於《Cell》期刊的研究指出,中國研究人員武漢實驗室在最近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HKU5-CoV-2,可透過與COVID-19相同的途徑侵入人體細胞,引發傳播疑慮。不過,研究團隊強調,雖然該病毒感染力強、宿主範圍廣,但毒性低於COVID-19,無須過度擔憂。究竟情況如何?專家為你解析。

國內外新聞報導國際期刊《細胞》(Cell)於本月18日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中國研究團隊發現,HKU5-CoV-2冠狀病毒與引發COVID-19的病毒SARS-CoV-2,都含有稱為「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置」(furin cleavage site)的特徵,可從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蛋白進入細胞。

 

全球曾經歷COVID-19大流行,這篇冠狀病毒的研究引起社群媒體上眾多人的憂慮。為了提供正確、清楚的資訊來看待與討論這篇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研究意義與重要性。

 

認識「新型」蝙蝠冠狀病毒!3大QA一次看

 

Q1:HKU5-CoV-2 病毒是什麼?這篇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講座教授暨中研院BioTReC 新興傳染病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施信如指出,HKU5-CoV-2是一種來自蝙蝠的病毒(Merbecovirus),屬於HKU5冠狀病毒的第二個譜系(lineage 2)。這類病毒與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具有獨特的遺傳特徵。

 

這篇研究的最重要發現,是HKU5-CoV-2能夠高效利用人類的一種受體「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2(ACE2)」而感染細胞,這與許多其他利用ACE2進入細胞的冠狀病毒(如 SARS-CoV-2、NL63)不同,其受體結合區域(RBD)的結合模式完全不同。

 

此外,HKU5-CoV-2 展示了廣泛的宿主適應性,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的ACE2受體,並成功感染了有ACE2的人類細胞、人類呼吸道和腸道類器官。這些發現強調了該病毒具有跨物種傳播及潛在人畜共患病風險。

 

Q2: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限制?哪些是我們應謹慎看待的?

 

施信如表示,雖然研究證明了HKU5-CoV-2能夠有效使用人類ACE2受體感染細胞,但仍有三點需要謹慎看待。研究缺乏活體動物試驗數據,且病毒感染能力不代表會有效人傳人,以及尚未確定感染環境與中間宿主因素。

 

Q3:還需要哪些研究或科學證據,才能確定 HKU5-CoV-2 在人類身上的傳播能力與致病性?

 

此外,施信如強調,要確定HKU5-CoV-2是否有能力在人類之間傳播並引發疾病,還需要以下研究與證據:動物模型研究、人群血清學調查、病毒基因組進化與適應性研究、病毒環境監測、病毒複製與免疫逃避免疫研究。

 

專家:研究對預防大流行有必要性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吳弘毅則表示,這篇研究檢測和分析來自蝙蝠的一種冠狀病毒,並比較其中兩個分支的病毒HKU1、HKU2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

 

研究發現HKU2病毒與COVID-19新冠病毒一樣,都會與人類細胞上ACE2的受體結合,雖然結合的方式與其它冠狀病毒不太一樣。此外,結合的能力,HKU2比HKU1病毒高。

 

吳弘毅解釋,因為目前有許多冠狀病毒都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研究蝙蝠的病毒在公共衛生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持續發現並累積這些病毒的資訊,是很好的資料,如果發生人類大流行的疾病,才有依據可以立刻設計檢測試劑、藥物或疫苗。

 

這篇研究使用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類細胞,還不知道此病毒是否真正感染到人類,或是否會造成大流行。為了瞭解和預防人畜共通疾病,從野生動物來的病毒都需要謹慎的研究和關注。建議大家審慎看待這篇研究,但不要恐慌。

 

※本文轉載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原文:「Cell期刊的HKU5-CoV-2病毒最新研究」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