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蘇丹紅入侵台灣食品供應鏈,凸顯化學物質管理漏洞!ESG公司治理出了什麼問題?

蘇丹紅入侵台灣食品供應鏈,凸顯化學物質管理漏洞!ESG公司治理出了什麼問題?
撰文: 林木興     分類:健康友善社會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4-03-11

食品非法添加蘇丹紅是臺灣重大食安事故,從懷疑紅色辣椒粉安全性,到多種原料混合咖哩粉,後來消費者對白色胡椒粉也產生戒心,懷疑已經吃下肚,多個地方政府採用預防性下架措施,教育局暫停使用相關產品在營養午餐,也造成合法供應商或是餐飲業的損害。

因此理應知情「工業原料不得用於食品」的上游進口商,罔顧食品安全而供應予中游加工業、下游餐飲業;以企業ESG的角度而言,公司治理制度渙散,侵蝕到職業安全與環境健康,並且影響到最終消費者。

 

行政管制漏洞 治理壓力測試


蘇丹紅是第四類毒物,受到化學物質署高度管制。進口前進口商須取得輸入許可,才能通過海關而進入台灣市場;蘇丹紅屬於工業原料不得添加於食品,進口商知情食品中含蘇丹紅不可能主動申報之。

 

然而,我國海關採取部分抽驗、不合格退還、合格放行的政策,對於部分無良廠商不具恫嚇效果。因此海關從去(2023)年底起半年對於對中國辣椒粉採取高行政成本的百分之百逐批查驗。

 

海關應該加嚴管制一定品項違規企業、並且不區分國家類別,評估「逐批備份樣品、定期混批檢驗、不合格銷毀、合格不放行」的可行性,以上部分學者或是立法委員已經有所政策建議。

 

急迫的是,本事故發生中,食品藥物管理署與化學物質署應強化後市場調查,無論是食品原料或是工業原料流向,以彌補源頭管理的管制漏洞。

 

新興實體風險:化學物質管理

 

金融管理委員會近年公布臺灣永續分類標準,指引金融業與企業促進永續經濟活動的實行。其中該標準對於化學物質相關法律規定,負面表列企業不得違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因此有關當局對並非積極性引導企業在化學物質管理上有所創新,而是消極性提醒企業應法規遵循以避免觸法。

 

而本事故顯示企業無視於物質法相關規範,將毒物蘇丹紅混摻在食品當中,並且從商品的上游一路影響到下游與最終消費者,因此化學物質管理實質上已經成為企業及其供應鏈的實體風險,和氣候風險同樣是實體風險。

 

食安五環尚未破功 強化源頭管理

 

源頭管理作為食安五環第一環,對於關務署與化學物質署而言,故意違法企業挑戰政府、治理壓力測試。

 

食安五環: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全民監督食安

 

化學署與關務署合作化學物質進口管制,對於蘇丹紅此類毒物或是其他國內外關注化學物質,依據化學安全國家政策施展相關管制工具,其中包括強化跨部會化學物質資訊勾稽,以便捕獲違法企業造成類似碳洩漏的「毒物洩漏」。

 

本文建議可以多加檢討源頭管理為何失靈與如何強化,例如與相關立法委員、食品公協會、消費者保護團體、法律科技新創合作,建構化學物質資訊交換、吹哨者保護機制,以回應本次企業僥倖違法、不易被查緝的事故真因。

 

專欄作者|林木興介紹

彰化半線人、永續法學者,東亞風險治理與法學研究,專長為科技法學、防災法學、永續治理,曾任工程師、政府法務、水權審查員,持續推廣氣候韌性、永續能源、化學安全、ESG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