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推動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依照「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面向,各村里可依據在地現況選擇適當低碳行動及措施,目前已累積一千多個里獲得認證。
為了建立績優村里低碳作為典範,環境部連續三屆辦理低碳村里多元競賽活動,由各縣市推薦績優村里參加,截至目前已有130個村里獲得表揚,積極展現在地特色,從北到南、從都市到鄉村,每個獲認證村里都有減碳作為與成果。
循環經濟發展在地農業
以今年獲獎農村型的村里為例,主要推動低碳生活、綠能節電或永續經營面向,包括推動低碳旅遊、以循環經濟發展在地農業、以有機友善耕作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或伴手禮等方式,推廣環境永續理念。
亦有村里結合學界進行生態調查並推動環境教育課程帶動世代交流;更有推動在地農舍屋頂設置太陽光電,達成農電雙贏或是利用在地水資源,設置微型水力發電系統供應部分用電。
宜蘭縣冬山鄉柯林村
照片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宜蘭縣冬山鄉柯林村早年防洪設施不完備,每逢汛期常面水患導致農作及財物損失。村內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以水稻為大宗。住宅型態則從傳統聚落轉變為獨棟農舍與集合式住宅為主。近年致力結合豐沛水資源,推動具觀光及教育性質休閒產業。
為守護柯林水環境,社區透過認養與維管,定期檢測水質並號召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清理及外來種移除工作,以確保生態及水質清潔無虞,並以水資源為主軸發展低碳旅遊行程,由受過導覽培訓志工講說柯林人文地景、自然生態及柯林村推動環境保護等故事,另提供農事體驗、DIY活動及在地風味餐等,讓遊客體驗低碳生活,藉此傳遞低碳生活理念。
在氣候變遷衝擊下,減少碳排放為首要目標,以柯林社區活動中心為示範,推動綠屋頂建置、傳統電器汰換、資源回收再利用、在地飲食及使用環保餐具等行動。
雲林縣古坑鄉朝陽村
照片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雲林縣古坑鄉朝陽村主要農作為麻竹筍,長期推廣竹筍產業、友善耕作,至今已舉辦竹筍節16年,不僅發展竹筍食農教育,有效利用竹子產物且創立筍友部落,讓遊客體驗竹筍種植、採收、加工及品嚐,將竹筍廢棄物(老竹、筍殼)回收再製成杯、碗及托盤,落實農業廢棄物循環。
每4年因砍除老母竹並焚燒銷毀會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社區發揮創意將老竹製作成杯、碗及托盤,去年減少約1,000公斤焚燒,減碳約757公斤CO2e。
社區會將採收的竹筍,去殼再販賣,筍殼以往多為丟棄處理,去年減少約600公斤廢棄筍殼丟棄農田,減碳約454公斤CO2e。</p> <p>近年因氣候變遷造成冬季乾旱,使竹子開花、老去。起初筍農抽水灌溉,但乾燥土壤所造成的疏水現象而浪費許多水資源。
現今利用竹子叢生特性,於筍農周圍5公頃拉管線,以滴灌栽培定時補足區域含水率,去年減少耗水約187.5公頃,減碳約28公斤CO2e。
盤點畸零地成生態教育園區
另外都市型的村里,則主要推動生態綠化、資源循環面向,村里長號召里民整理轄內髒亂點、閒置空間及畸零地,轉生為村里休憩空間、社區農園或進而設置生態教育園區,不僅保水、降溫及調節區域微氣候,達到水資源再利用目的,更打造里民交流休憩的空間,進而發展特色產品,營利再回饋給村里。
新竹市北區舊港里
新竹市北區舊港里位於新竹市頭前溪出海口旁的河中島,是頭前溪與鳳山溪沖積而成的沙洲。因地勢低窪,易受到潮汐影響造成溪水水位變高,颱風來襲時也會造成里內地表逕流排不出,進而導致里內淹水。
照片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為解決每逢大雨、颱風淹水問題,里長向政府申請經費進行工程治水。利用里內閒置公有土地建置成滯洪空間並串聯至調節池,讓水流可延滯進滯洪池,並且增高舊港里護岸高度,使撤離時間增加。
為減緩氣候變遷及降低極端氣候發生,里長帶領里民與其他單位合作落實舊港里低碳生活及推廣環境教育,包含使用節能電器、燈具及路燈,以平面及立體方式提升周遭環境綠化程度、強化資源回收等,並辦理低碳培訓課程教育里民及培養志工。
工具共享,創建低碳永續發展社區
還有村里利用廢油、咖啡渣開設手作香皂資源再利用課程,創建工具共享平台,以修繕課程,傳達物品延壽使用、服務代替購買等低碳行動,帶動串連資源循環效益,共創低碳永續發展社區。
環境部表示,村里思考在地問題或遭遇氣候變遷考驗,運用在地的資源進而發想減緩或調適的作為來因應,展現村里韌性的軟實力,大家不妨趁著春節假期安排一趟低碳村里之旅,看看低碳永續好家園,迎接嶄新的一年。
獲獎村里資訊可至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查詢,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