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永續綠能快訊:歐洲瘋氫能!西班牙造全球首列氫能列車,為何IEA卻說德國押寶氫能錯誤?

永續綠能快訊:歐洲瘋氫能!西班牙造全球首列氫能列車,為何IEA卻說德國押寶氫能錯誤?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2-05

永續發展已成為政府政策、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的重要課題,今周刊ESG永續台灣將於每兩周推出「永續綠能快訊」,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綠能相關議題。

不斷電系統、氫能源電池充電站等被視為重要的應用領域,同時成為企業在ESG下追求的首要目標,本期「永續綠能快訊」聚焦近期氫能熱門時事。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預測,氫能源電池產值預計在2028年達到35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20%。在全球氫能相關應用方面,到2030年有望達到2500億美元。

西班牙Hympulso計畫打造全球首列氫能列車

 

為打造全球首列搭載氫能電池推進系統之高速列車,以達到以再生能源實現鐵路電動化之目標,西班牙Talgo鐵路列車製造公司啟動「Hympulso」計畫,將由「Talgo 250」雙動力源鐵路系列車輛,使用氫燃料電池與蓄電池混合動力,並可調整軌道距離,俾利該列車於傳統軌道與高速軌道上運行。

 

此計畫已獲西班牙政府「經濟復甦暨轉型策略計畫」(PERTE)旗下「再生能源、再生氫能及能源儲存計畫」(ERHA)補助650萬歐元,並由西班牙Epowerlabs電動車綠能應用開發公司、Golendus能源技術開發公司、Ingeteam能源轉型技術集團、Optimus3D製造商、Repsol石油公司及Sener工程系統集團、科米利亞斯主教大學(Universidad Pontificia de Comillas)、Tecnalia研究創新中心及西班牙鐵路運輸設施管理公司(Adif)共同參與。

 

義大利能源商擬在西西里島興建氫能廠,計劃投資約1400萬歐元

 

義大利能源集團Eneron透過其子公司Onda Più以及Energit,將擴大開發對西西里島及蕯丁尼亞島之氫能業務,計劃將投資約1,400萬歐元,在西西里島之Belpasso工業區興建一座裝置容量為10 MW之綠色氫能廠。

 

Eneron集團執行長Luigi Martines 表示,鑒於義大利天然氣輸送網綿密,可進一步運用該網絡向最終端之用戶輸送氫能,因此極具開發綠能氫氣生產之優勢。

 

義大利政府目標係至2030年前投資100億歐元,興建裝置容量5 GW之設施,並計劃打造西西里島建立綠色氫氣供應鏈,使其成為地中海樞紐。

 

此項計畫預計在2025年底或最遲2026年初將可進行投產,在初期興建階段將創造50份直接或間接工作機會,保守估計該廠每年將可生產約85萬噸氫氣。

 

法商能源龍頭,部署歐陸重型車輛氫能站

 

法商能源龍頭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與液空集團(Air Liquide)藉此盛會宣布組成合資企業TEAL,將在歐洲主要公路幹線佈署氫氣站。

 

TEAL計劃自今年起在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市場法規較先進地區與法國建設約20個站點,以TotalEnergies之氫能生產與分銷特長,結合Air Liquide站點管理經驗與現有網絡,雙方技術專長與資源可相輔相成,立下雄心目標,盼於2030年前佈署設100個站點。

 

TEAL將主攻重型車輛市場,由於目前電動車仍存在諸多缺點,如續航里程與充電時間等;此外,不少地方政府積極尋求其公車與資源回收車隊去碳化之解決方案,均在推動重型運輸市場需求不斷成長,而氫能在如續航力等方面亦較電動車更具顯著優勢;同時順應了歐盟有關卡車去碳化以及基礎設施法規等明確的路線方向。

 

原則上,新氫能站啟動建設時,均已獲25%至30%既定銷售,因此即使各站需要大額投資,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

 

在歐盟政策支持下,TotalEnergies與Air Liquide在德國H2 Mobility合作經驗已有實績成效,為加速產業未來發展,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提升競爭力,勢必須多管齊下,如政府持續支持、汽車製造商加速轉型,才能有效開拓更廣大氫能車輛市場。

 

IEA:德國淘汰核能、押寶氫能實屬錯誤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 IEA)主席Fatih Birol近日接受德媒「商報」(Handelsblatt)訪問時表示,德國逐步淘汰核電之決定係「歷史性錯誤」,對電力供應穩定與減少碳排均將造成負面影響。

 

B主席認為,德國應讓剩餘核能發電機組持續運作,而不是在2023年4月全數關閉。渠亦批評德國與其他國家押注綠氫,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符經濟效益。

 

主因在2030年前,全球氫能相關計畫僅有7%能夠完成建設,且發電成本高昂,氫能需求者與市場亦未見明朗,前景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渠認為全球能源領域仍有更重要與更棘手的問題刻待解決,但對於氫能賦予過高期望可能分散政府與民眾之注意力。

 

B主席也建議德國,不應試圖透過補貼措施將太陽能產業根留本土或寄望產線回流國內,德國政府應把焦點放在仍具競爭力之領域,例如能源領域之高科技。且由於中國太陽能產業仍存在巨大產能過剩,德國本土太陽能產業幾乎沒有機會能與之匹敵。

 

德國政經分析顯示,德國最後3座核電廠於2023年春季關閉,象徵淘汰核能的重要里程碑。但由於決策過程充滿爭議且高度政治化,致前後耗費20多年始完成淘汰核能發電。

 

而現階段再有不少政黨與民間團體要求政府恢復核能發電,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核能擁護者包含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黨(CDU)。該黨於前總理梅克爾執政時期,雖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決定逐步淘汰核能,但時空環境已今非昔比,立場爰有所轉變。

 

主張淘汰核能者主張,關閉核能發電機組有助再生能源擴張、減少碳排放。對於未來的能源系統結構,德國政府押注於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能源,另亦著重於興建燃氣發電廠,並確保相關電廠未來可轉變為使用綠氫運作。

 

2023年煤炭發電仍占德國電力結構約26%,最晚須於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炭發電。德國是否可在不具核能發電的情況下達標,擁核與反核陣營均密切關注相關趨勢發展。

 

本文整理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