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眼前的生物多樣性正迅速下降,由於受到人類過度消耗影響,人類利用地球資源的速度已超過地球補充資源速度。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估算,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是在2021年7月29日。也就是說,在這一天,人類消耗地球天然資源已經超過這一年整年的配額。
就像2015年《巴黎協定》為全球在因應氣候變遷上,設立基本目標和規則,成為日後全球推展氣候行動的重要基石,COP15則希望透過設立《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達到同樣效果。
為了喚起全球更多重視與實際行動,1992 年 6 月在地球高峰會議之後,迄今已有 180 個國家先後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並展開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的相關工作。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是在 1986 年才被提出, 它涵蓋所有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集、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另外,廣泛定義上亦指各式各樣生命相互依賴著複雜、緊密而脆弱的關係,生活在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統中,也就是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存。
所謂的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長久以來提供人類包括糧食、醫藥、建材、衣物、化學原料、水源、藥物及各式各樣生活所需物質,都由各類生物所提供與支持,這也是為何會被聯合國評估為今年最重要的議題。
其重要性不只如此,當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較不會因少數物種變動而造成環境重大的改變,維持生物多樣性便可維持生態系的穩定及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多樣性危機之所以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因為地球生態系統所承受的壓力正迅速加重。如今,已有超過一百萬個物種受到威脅、約66%海洋環境遭塑膠汙染,以及約五成植物物種消失,明顯看出生物多樣性的危機正在浮現。
根據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受損程度正拖慢人類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度。
在44個SDGs子目標中,35個因生物多樣性受損而受影響,包括與貧困、飢餓、健康、水、城市、氣候、海洋和土地有關的目標。以此來看,生物多樣性並非純粹生態問題,更具有重大社會、安全與經濟意義。
以生態系統為例,健康生態系統藉由發揮碳儲存功能、吸收溫室氣體和顯著減少自然災害,幫助減緩氣候變遷和限制全球暖化。例如覆蓋地球表面約七成的海洋可讓空氣更適合人類呼吸,並藉由捕捉約三成二氧化碳、吸收逾九成多餘熱量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
再從生物多樣性與經濟方面的關係來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全球44兆美元的GDP逾半都是依賴大自然,所以,自然資本衰減可能嚴重損害全球經濟。
大自然承受壓力日增直接危及企業及其價值鏈,尤其是農業、林業、旅遊業和漁業。重新思考這些角色並增強復原力已變得至關重要。也因此,我們認為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這兩個議題應一併處理,而永續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可以幫忙解決相關問題。
像是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於2021年夏季啟動可視為重要里程碑,因為它建立起一個國際報告框架,有助投資人更了解與自然有關的風險、影響和機會。
投資人有機會在促進邁向自然正效益系統(nature-positive system)的變革上扮演領導性角色。因為生物多樣性衰減有關風險可能直接損害財務報酬,如果能夠在投資流程中考慮生物多樣性相關因素,則至為重要。具體做法可以是確保企業正式作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承諾,並在營運中持續付諸實踐。
地球限度是安聯環球投資關注的永續發展核心主題。我們認為在投資初期,投資人可利用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框架,針對嚴重爭議應用排除標準,必要時與被投資公司互動並參與其治理,甚至要求企業增加對自然資源影響的資訊揭露,喚起對此議題的重視。
此外,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投資中可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隨著資金從有害的石化燃料和農業補貼中移出,現階段估計每年約有5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