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前50大好公司,不買嗎?國民ETF台灣50:不做好ESG,才是短視近利

台灣前50大好公司,不買嗎?國民ETF台灣50:不做好ESG,才是短視近利
撰文: ESG數位編輯部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06-10

元大台灣50是全台灣第一隻ETF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2003年上市時掛牌淨值才36.96元,經過18年的成長,2021年1月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143.25元,現今已有1千500多億的規模、30多萬人受惠。

2000年海外市場已經流行起ETF時,台灣內部還沒有這種新型態商品,投資人也從未嚐過ETF的甜頭,無論是主管機關、劵商的溝通,或是相應法規與機制的推行上相當艱辛,身為全台第一支ETF團隊,在初期叩關並不容易,經理人能做的就是配合業務團隊勤奮地向市場解釋,直到被市場接受為止。

 

成為國民ETF,基金報酬緊跟指數同步是關鍵

 

俗稱0050或台灣50的國民ETF,追蹤的標的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與英國富時指數共同編制的台灣50指數,組成的成份股是台灣50檔市值最大的上市股票;並在每季的第三個周五的收盤後異動成份股的調整,定期「汰弱留強」。

 

買進台灣50,持股透明度高,且能分散風險,不用天天盯大盤賺波段,深受沒時間看盤、偏好長期抱股等被動式投資族群的青睞。

 

除了每季調整成份股之外,如何讓基金報酬要與指數同步,才是經理人最關注的焦點。

 

元大50ETF研究團隊平日就是關心籃子裡的個股動態,包括個股除權息、現今增資減資、暫停交易、申贖交易等公司動態訊息,適當調整籃子裡個股的權重配置。

 

品牌大廠紛紛響應ESG!沒有一項能失分

 

歐盟想在2050年達成零碳排,宣布在2023年實行碳關稅,對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碳排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鋼鐵、石化、紡織、造紙業最受影響,品牌大廠紛紛帶頭響應,要求自己的供應鏈要有ESG經驗。

 

元大投信研究團隊表示,ESG是環環相扣的。若一間企業的公司治理好,但環境責任沒有善盡,整體而言也是扣分。在投資的判斷上也不會去選擇這個標的。以台積電為例,改變能源使用方式、扶植在地供應商、促進職場安全,它在ESG是環境、經濟、社會三面向並重發展的。

 

對於企業經營而言,執行ESG絕對是增加成本的選項,若打開損益表來看,ESG與營業額、毛利率之間不是絕對有正相關的關係;應該說,ESG替企業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多基礎,對企業有加分的正向效果,增加了更多間接獲利的可能。

 

ESG的執行成果,供應鏈是重要指標

 

只求廉價勞力的時代要過去了。元大投信研究團隊表示,過去台灣企業不停在世界各地尋找勞力密集且低廉的地區來設廠,但近年來品牌端開始正視ESG評比,連帶要求供應鏈在生產製造也要貫徹ESG指標。至此,低製造成本已不再是優勢,低製造成本暗藏的環境破壞、惡劣勞動條件反而會讓企業接不到單。

 

元大投信研究團隊以紡織成衣產業舉例,歐盟宣布在2023年實行碳關稅,依生產過程的碳排量,對碳密集的進口產品徵收特別關稅,去年NIKE、UA等品牌大廠帶頭作起模範生響應,從品牌端倒推回去要求供應鏈,要有ESG的執行成果,因此有ESG經驗的台灣紡織廠儒鴻、聚陽能繼續待在品牌大廠的供應鏈中,屹立不搖,而沒有能量發展永續經營的小廠也就被剔除在供應鏈外。

 

去年ESG已對紡織產業帶來了變化,今年蘋果也開始向上管溯供應鏈,未來訂單會往有ESG經驗的大廠集中,這個現象也會越來越明顯。

 

公司治理評鑑不是好看而已!後段班企業不列入投資名單

 

元大投信內部也建置一個ESG新聞資料庫,搜集了上市櫃公司各種ESG資訊,每次拜訪公司、撰寫報告時,都會核對資料庫的資訊,逐條檢視負面項目是否改善,定期篩選投資標的。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執行ESG的企業在體質上相對穩健、完整,長線來看是優質公司,投資風險也相對比較低。因此,ESG是元大投信近期在投資上的一個指標,團隊每年會參考台灣證卷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的上市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公司治理評鑑結果(https://cgc.twse.com.tw/front/chPage),最後25%的企業不列入投資名單。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