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公共媒體重要在哪?
公共廣播、公共電視等公共媒體,是指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使命的媒體機構。在多數國家,公共媒體的營運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其經費來自國民的稅收或收視費,經營層、董事會成員任命也受到國會監督。
綜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歐洲廣播聯盟的定義,公共媒體的核心價值包括:能夠觸及所有民眾、製作題材與類型多元的內容,反映不同族群觀點、製作獨立不受商業或政治因素影響、營運開放透明、勇於創新求變等等。
與由政府管理、營運,背負政令宣傳任務的「國營媒體」不同,公共媒體的所有者為全體國民,獨立於政府之外,製作的內容也需向全民負責;此外,由於經費來源較商業電視台穩定,公共媒體較不需顧慮收視率或廣告營收壓力,因此更能以公眾福祉出發,製作具深度、教育意義、受重相對小眾的節目內容。
公共媒體的錢哪裡來?
每個國家對於自家的公共媒體,都有不同的制度、法律規定,各家公視的掙錢守則也大不相同。綜觀全球,常見的公共媒體經費來源包括:
政府撥款:直接由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公共電視的營運經費。台灣、法國與澳洲的公共電視,主要收入來源皆為政府直接撥款。
電視收視費:依據法律規定,民眾須額外繳納一筆費用,專門作為公共電視台的經費。各國的金額、名稱都不太一樣,例如英國BBC的「電視執照費」(TV licence fee)、日本NHK的「受信料」或德國的「廣播電視費」(Rundfunkbeitrag)。
商業廣告費用
其他:例如民間捐款、企業贊助、販售產品(例如節目影音出版品、周邊商品)等。
根據國內傳播學者劉幼琍分析,當公共電視的經費來自政府預算或電視收視費,都是相對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有助於節目的規劃與經營。且由於預算來源為全體人民,節目的題材、面向都會較為多元。
此外,若是向民眾個別徵收的收視費用,由於預算直接來自消費者,較能免於政府干預,同時更需直接接受觀眾問責。不過,由於網路媒體興起減少民眾對公共電視的使用,近年英國、日本皆出現拒繳收視費用的聲浪;原先採取收視費用的法國,也於2022年廢除此制度,改為直接由政府預算撥款。
相反地,如果公視的主要收入是廣告,電視台在規劃節目時,很可能因為顧慮「要給多數民眾看」,導致節目的題材不夠多元。且在電視頻道、網路平台盛行的時代,市面上有很多性質類似的內容與節目,可能導致廣告收入遭分食,公共電視的收入不穩定。
英國:英國廣播公司(BBC)
2023/24年度收入
總收入:53.89億英鎊(約新台幣2161億元)
電視執照費:36.6億英鎊(約新台幣1467億元),佔總收入68%
每戶負擔費用:159至169.5英鎊(約新台幣6376至6798元)
BBC自1922依據《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設立,最初僅提供電台服務;到了1936年正式開始播出電視節目,為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台。現在,BBC旗下有多個頻道分支,且除了電視媒體,還經營新媒體服務、書籍出版等多種業務。BBC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與公信力,至今仍是最受英國民眾信任、收視人口最多的媒體。
根據BBC 2023/24年度的財務報告,BBC此年度的總收入為53.89億英鎊,其中36.6億來自民眾繳納的電視執照費(2024年4月1日前為每張執照159英鎊,4月1日後則調漲為169.5英鎊);另外17.29億英鎊(約新台幣693億元)則來自商業活動、民間捐贈、版稅等收入。
日本:日本放送協會(NHK)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6,531億日圓(約新台幣1,372億元)
電視收視費:6,328億日圓(約新台幣1,329億元),佔總收入96%
每戶負擔費用:9,599、12,276或21,765日圓(約新台幣2,016、2,580或4,572元)/年
NHK於1926年成立,與BBC相同,NHK最初也是廣播電台;1950年,NHK依據剛通過的《廣播電視法》改組,以「基於公共福祉,為全國民眾提供內容豐富且優質的節目」為目的,開始製作電視內容。
根據《放送法》第 64條規定,只要家戶中「有一個可以接收到電視訊號的機器」,就必須支付收視費用「受信料」。2023年,NHK的受信料收入為6,328億日圓,幾乎所有的收入皆來自受信料。
受信料又依據接受訊號的類別分為三個方案,包括:
地上契約:能接收地面廣播電視訊號者,費用為12,276日圓/年。
衛星契約:能接收地面及衛星廣播電視訊號者,費用為21,765日圓/年。
特別契約:所在區域因人為不可控因素影響,只能接收衛星廣播電視訊號者,費用為9,599日圓/年。
韓國:韓國廣播公司(KBS)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13,865億韓元(約新台幣317億元)
電視收視費:6,850億韓元(約新台幣157億元),佔總收入49.4%
每戶負擔費用:30,000韓元(約新台幣686元)/年
KBS於1945年成立,為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廣播機構,同時經營電視台與廣播電台。在成立的最初,KBS原屬於為國家宣傳的公營媒體,直到1980年代,在時任政府的政策下轉變為公共電視台。
根據韓國《廣播法》第64條規定,家中擁有電視訊號接收機器者,皆必須按時繳交收視費(수신료)。收視費用為每戶每月2,500韓元(約新台幣57元),費用隨電徵收,由韓國電力公司每月收取電費時代收。
儘管固定向民眾徵收收視費,不過收視費僅佔KBS總收入的一半,另一半則來自廣告、贊助、節目銷售等等。以2023年為例,廣告收入佔KBS總收入的14.2%,節目銷售則佔了16.5%。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CPB)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5.8億美元(約新台幣190億元)
政府撥款:5.35億美元(約新台幣175億元),佔總收入91%
每人負擔費用:平均每人1.5美元(約新台幣50元)/年
1967年,時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簽署制定《公共廣播電視法》,並依法成立公共廣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 CPB)。
根據法規,CPB為非營利、非政府的組織,其經費來自國會分配預算。CPB並不負責製作節目或經營公共廣播電視台,而是聯邦政府所分配「公共廣播資金」的管理者,負責將70%以上的資金分配給各個地區的公共廣播媒體,確保民眾能獲得非商業、高品質的內容與服務。
在CPB的協助下,1970年「公共廣播電視服務網」(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PBS)正式開播;同一年也促成「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網」(National PublicRadio,NPR)成立。
像PBS、NPR這樣的公共媒體,雖然能夠透過CPB拿到來自政府的資金,不過金額佔總收入非常少,各個媒體還是需設法獲得額外收入。例如,NPR明確指出,其年度收入中僅不到1%來自政府撥款,最大宗的收入來源為民眾捐款;PBS的主要收入則包括會員台的會費。
德國: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德國電視二台(ZDF)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72.5億歐元(約新台幣2477億元)
廣播電視費:62.3億歐元(約新台幣2128億元),佔總收入86%
德國電視二台(ZDF)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25.6億歐元(約新台幣874億元)
廣播電視費:22億歐元(約新台幣752億元),佔總收入86%
每戶負擔費用:220.32歐元(約新台幣7525元)/年
德國的公共電視有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與德國電視二台(ZDF)兩間。其中,ARD成立於1950年;ZDF則於1960年代,在地方政府聯手協議下成立。為避免競爭,ARD、ZDF兩台採取分工互補的方式,會在同一時段播送不同性質的節目,避免為爭奪收視降低節目品質。
ARD與ZDF兩台的主要收入,皆為向民眾直接徵收的廣播電視費(Rundfunkbeitrag)。在德國,只要是年滿18歲的成人、公司、機構或利益團體,無論實際的媒體使用狀況如何,都必須繳納廣播電視費,就連暫居德國的外國居民也需支付。
德國的廣播電視費為每戶、每月18.36歐元(約新台幣630元),當中12.78歐元會作為ARD的資金,4.69歐元則為ZDF的資金。
法國:法國電視台(France TV)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28.35億歐元(約新台幣968億元)
政府撥款:24.3億歐元(約新台幣830億元),佔總收入86%
每人負擔費用:平均每人35歐元(約新台幣1200元)/年
2000年,法國電視台(法語:France Télévisions)成立,統一管理當時的公共頻道France 2、France 3等控制權,並持續將其他電視台吸收,壯大子頻道。目前,法國電視台旗下包括France 2、France 3、France 4、France 5等多個頻道。
在2022年之前,法國民眾每年、每戶需繳納138歐元(約新台幣4712元)的收視費;不過,2022年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此後將不再額外向民眾收取收視費,改為直接由政府分撥預算,作為法國電視台的經費來源。
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
2023年度收入
總收入:12.36億澳元(約新台幣253億元)
政府撥款:11.37億澳元(約新台幣233億元),佔總收入91%
每人負擔費用:平均每人42澳元(約新台幣862元)/年
ABC於1932年成立,其前身為「澳洲廣播委員會」,直到1950年代開始播送電視節目。ABC的精神、組織皆效法英國的BBC,並肩負為澳洲的少數族群、人口稀少地區提供服務的使命。
最初,ABC打算和BBC一樣,採取「電視執照費」的收費制度。然而,由於澳洲人口稀少、服務範圍廣闊,僅靠執照費難以維持營運,因此到了1949年,政府決定直接由國家預算中,撥出一筆經費給ABC。目前,政府撥款佔了ABC總收入中的91%。
※本文轉載自地球圖輯隊,原文為:世界各國的公共媒體每年有多少預算?英、日、美、韓等國公視的經費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