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書單推薦》用漫畫讀懂茶文化、聆聽社會弱勢者的人生故事...提升永續力,就從閱讀開始

書單推薦》用漫畫讀懂茶文化、聆聽社會弱勢者的人生故事...提升永續力,就從閱讀開始
撰文: 匠生活誌/傅秀儒     分類:SDGs     圖檔來源:土地的聲音 開學文化、公視《我家住海邊 Living with the ocean》、Slow Food USA、CCC創作集) 日期:2022-09-29

永續發展在今年成為各方關注的顯學,聯合國除了發表2030永續發展方針之外,環繞社會公平、環境永續及經濟發展三大議題,設定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這些目標不只是硬梆梆的倡議教條,透過各式主題書籍及不同文本形式,永續理念也變成易懂好理解、又可實踐的未來行動。

匠生活團隊成立以來,除了實地走訪,一字一筆描繪匠人們專注做事的堅持,閱讀也是我們一直以來重視、不斷吸收跟咀嚼的能量來源。疫情使然,多少阻隔我們接觸地方的距離,但閱讀不受時空地理限制,從字裡行間,或飽滿又具張力的平面攝影中,即可感受投注其中的意念。適逢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本篇不藏私推薦永續精選書單。



《歡迎光臨161號》:接住社會弱勢者的脆弱、聆聽人生故事的夢想城鄉



乍看之下是本社區營造的成果紀錄,更多的是充滿人與人交流的真實觸動。長期駐點在萬華的夢想城鄉,關注在地貧窮議題,實際以陪伴跟真誠交流,建立起信任感後,認真聆聽萬華大哥大姐們過往曾經的疼痛和焦慮,他們溫柔地接住這樣的脆弱,慢慢協助轉化為自我肯定的價值感,夢想城鄉就是一個讓在地經濟弱勢者可以療傷的安身之處。

 

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創辦人徐敏雄在每場發表會中分享心路歷程。(圖片取自 土地的聲音 開學文化 FB)

 

遍布封面及書背的可愛插圖,娓娓道來夢想城鄉如何陪伴在地的故事。(圖片取自 土地的聲音 開學文化 FB)



此書撰述夢想城鄉成立以來的軌跡、協會夥伴的心路歷程,陪伴的同時也以共學、互動等方式,慢慢讓大哥大姐成為社區營造的新角色,重新找到自己的力量,在讀者之間產生共感,也成為我們心目中為經濟弱視者勇敢發聲、弭平不平等與撕掉污名化標籤的好書。



《我家住海邊:尋找台灣即將消失的漁法》童趣科普認識海洋

 

從節目到出書,公視透過不同媒介來介紹台灣擁有的海洋資源與家鄉相關的漁業文化。(圖片取自 公視《我家住海邊 Living with the ocean》FB

四周被海洋環繞的台灣,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及漁業文化,但大眾普遍對此不熟悉。近年來不少單位注重海洋保育與食魚教育的復興,公共電視將海洋教育節目《我家住海邊》做成結合插圖漫畫、文字照片的互動式科普書。



主軸為紀錄台灣即將失傳的8種珍貴傳統漁法及漁人精神,如金山蹦火仔、花蓮阿美族的八卦網、彰化芳苑的海牛採蚵、綠島鰹竿釣(一竿釣)等等,還有與之對應的在地漁村人文歷史,更標示台灣200多座漁港的地圖,讓大小朋友走進漁村,讓住在海邊的我們,一步步認識家鄉和海洋環境,是適合親子共讀的一本書。



《第三餐盤》:紐約名廚分享美味又永續的新飲食之道



「未來30年後,我們所吃的東西會是如何?」飲食是大眾關注的議題,從產地到餐桌也成為頗熟悉的趨勢,不過我們吃東西的「方式」絕大部分仍相同——多半是農人配合餐廳、餐廳配合消費者習慣或商業模式,攝取大量澱粉和蛋白質。本書作者Dan Barber是曼哈頓藍丘餐廳的廚師,首度以廚師身份深入農業體系,將觀察紀實著成此書,隨著他的腳步,會發現食物之所以美味,跟優質農技、環境永續密不可分。

 

Dan Barber以廚師觀點,發現好的食材與農法、土地環境密不可分,沒有好食材就沒有美味的料理。(圖片取自 Slow Food USA FB)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作者以牛排來想像過去、現在、未來飲食的三種進程:第一餐盤是一大塊牛排佐以小份量蔬菜,第二餐盤看起來跟第一餐盤差不多,但牛排是放牧的草飼牛、蔬菜為當地產,第三餐盤主食變成當地品種的紅蘿蔔,佐上用牛排熬煮的醬汁,這正是Dan Barber提出未來理想的飲食文化,認為未來廚師的任務是能重新想像食物系統和飲食方式。閱讀中能感受到作者期待透過料理,讓人與自然得以連結,也試圖翻轉現代農業對環境的衝擊。



《臺南,家》:攝影師圖文並茂的家鄉情感及古都書寫



赭紅色的古牆透著一抹生意盎然的綠意,此書光是封面就令人印象深刻,被譽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的范毅舜,繼出版《公東的教堂》之後,此書收錄超過300張他用心凝望的家鄉景象:古蹟、巷弄、廟宇、慶典、風景及人物的美好瞬間,搭配恰到好處的文字故事,留住古都優雅閒適、福至充盈的台南性情,使此書成為台南代表書籍之一。

 

台南廟宇殿堂及宗教藝術,在范毅舜的《臺南,家》有不少呈現,也展現受到台南薰陶、對家鄉的認同與愛。



《臺南,家》雖不是旅遊書,卻十分推薦旅行台南前充分閱讀,精彩到讓人想按圖索驥地細品觀察。此書的文字影像無疑承載著作者對台南的愛和謳歌,也從觀察體悟中分享著人生哲理,無論想深刻走進古都文化和生活樣貌,或是想更了解台灣,此書將是不錯的開端。對台南興趣豐厚的話,同場加映另一本由南方講堂創辦人王美霞書寫台南敬業匠人的《南方六帖》。



「CCC創作集」,台灣原生漫畫談社造、茶文化等多元議題



時間不太夠好好翻閱一本書,或想以更輕鬆活潑的方式接觸永續議題,在此推薦由文化部催生、文化內容策進院營運的台灣原生漫畫平台網站「CCC創作集」(Creative Comic Colletion),2020下半年全面數位化,擁有歷史、美食、奇幻、民俗信仰、在地等多元不拘的題材,甫落幕的台北國際書展也能看到CCC推廣的身影。

 

台灣創作者顏惟萱以返鄉、社造、老屋保存為概念繪製漫畫《吉花5號》。(圖片取自 CCC創作集 FB)



在此推薦兩部CCC上的連載作品,《吉花5號》講述身為返鄉青年的主角曉鈴,想辦法在家鄉生存,因緣際會下從事社區營造及老屋保存的故事,以及背景於150年前英國商人到大稻埕買辦經營台灣茶的《異人茶跡》,曾獲金漫新人獎與日本國際漫畫賞的肯定,從漫畫看見台灣的過去與現在。上述作品不僅可在CCC官網上欣賞,也有APP方便閱讀。



CCC創作集-吉花5號點我閱讀異人茶跡點我閱讀

 

※本文授權自匠生活誌,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