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新風暴襲台,酪農可說是備受衝擊的重災區!
「大宗原料漲、草料、添加劑……所有東西都漲,且之前只有美國漲,這次不管美國、澳洲、歐洲來的都漲,漲幅多非常多。」雲林嘉明牧場酪農韓宗諭觀察,過去在二○○八、一二、一三年,玉米、黃豆等國際大宗物資也漲過,但此次漲勢不只更全面、漲幅也更大,「一二、一三年那波漲幅,當時半年、一年漲一次,一公斤多一元,算緩漲;今年,三月、六月價格每公斤多兩元,漲的速度跟以往相比,很可怕。」
「我買混合好的商業飼料,二○年三月一公斤十一.八元,現在漲到十五.三元,聽說月底會再漲○.七元,一公斤上看十六元。」細數飼料漲幅時,韓宗諭語帶無奈,「現在等於泌乳牛一天飼養成本多八十元,五、六月飼料漲價後,一天一頭牛更多超過一百元,本來四百變五百元。」
原料漲價看不到盡頭
酪農惶恐:沒多少錢可燒
他接著說,「去年到現在,愈漲愈快,沒看到盡頭,如果看到盡頭,知道會漲多久、漲多少還好,最害怕的是已經跳脫以前經驗,現在半年內都不會看到跌下來,漲勢不知道盡頭……。」
韓宗諭的告白並非無病呻吟,以他牧場目前約飼養四百頭牛計算,若每頭牛每天飼料支出多一百元,等於一天要多支出四萬元的飼料費,算下來每個月新增的飼料支出上看百萬元,「價格都放在農民這角色身上,完全沒有一點減壓,農民是自然人,沒多少錢可以燒!」
你我喝的鮮奶,背後的上下游產業鏈是先由酪農生產生乳,接著由乳品廠收購、以四度C冷藏運輸,再將生乳殺菌製成鮮乳,加工包裝、驗收後,送往市場通路端。
但讓情勢更嚴峻的是,乳品廠和酪農的基礎生乳收購價已經超過十年沒有調漲。
原來,生乳的收購價格不像雞蛋、豬肉一樣跟隨市場機制,而是以「年」為單位,保價保量收購。依據「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的決議,台灣市場鮮乳一年按季節,共有三段式計價。其中,暖季(四、五、十、十一月)、熱季(六到九月)、涼季(十二月到三月)的價格,每公斤分別為二十七.三四元、二十九.三四元,以及二十一.八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