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生生用平板」恐產生61萬台電子廢棄物? 黃育徵:別只會買!公部門採購導入循環經濟,還可減碳

「生生用平板」恐產生61萬台電子廢棄物? 黃育徵:別只會買!公部門採購導入循環經濟,還可減碳
撰文: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分類:創新商模     圖檔來源:孫文臨攝 日期:2021-12-15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一出引起諸多討論,有教師團體擔心,後續維護費用恐成為學校龐大負擔。循環台灣經濟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建議,應導入循環經濟模式,別再用傳統買斷式採購,製造61萬台平板就是61萬台電子廢棄物,「學生需要使用平板,而非擁有它。」

黃育徵預估,若改採購「平板服務」,由廠商負責維護管理,可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將能減少2萬噸的碳排放,約是50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等於替每位學生種一棵樹。

 

公共採購朝向「平板租用服務」 將有助減廢、減碳

 

行政院近年投入經費改善校園硬體設備,2020年喊出「班班有冷氣、校校會發電」,投入323億元在全國中小學的教室裝設冷氣機,並推動校園屋頂光電板;今年再推出「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2022年起連續四年投入200億元,針對全國1至12年級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畫,偏遠校園一比一、非偏遠區六比一的方式,共採購約61萬台學習用平板。

 

聯合報報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憂心,平板後續維修費用可能對學校造成不小負擔。教育部長潘文忠則說,考量平板年限約四年一周期,未來採購契約會明訂保固期,期限內平板若有問題即可處理。

 

不過,黃育徵指出,若採用買斷式的採購方法,製造61萬台平板可能產生約3.5萬噸碳排放,還會產生61萬台電子廢棄物,後續的維護及資產管理還要由校方人力負責,既有的線性經濟模式中,廠商只會從販售產品獲利,會持續壓低製造成本,產品壽命愈短,業者就能賣愈多產品。

 

黃育徵建議,政府能趁此機會導入循環經濟模式,不要採購平板,而是採購「平板服務」,因為學生不需要擁有平板而是要使用平板,可改用類似租用契約的方式,由廠商負責維護及管理平板,業者會透過持續維修讓產品的使用年限愈長愈好,可減少電子廢棄物及2萬噸的碳排放。

 

黃育徵坦言,政策只要求短期見效,沒有時間好好跟各界討論,「班班有冷氣」推出時,循環台灣基金會也有給予教育部採購建議,但循環經濟需要翻轉思維、擬訂不同以往的採購模式,公部門短期內較難接受。

 

若「生生用平板」導入循環經濟,可減少約2萬噸碳排,等於全國中小學學生每人種下一棵樹。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希望這次不要再白白浪費『生生用平板』的循環機會。」黃育徵指出,即使無法200億都導入循環經濟,至少用15%先行,嘗試永續的經濟模式。

 

越來越多製造業成為「服務業」 陳惠琳:沒有循環經濟就沒有淨零排放

 

然而,要政府用循環經濟採購,也需要有業者能提供「平板服務」。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目前國內市場有類似服務的業者較少,「但有許多平板業者都有這個能力,只是因為現階段缺乏市場需求才未投入太多資源。」因此政府若願意跨出第一步,就有機會帶動國內循環經濟模式的轉向。

 

陳惠琳表示,循環經濟是要讓「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可減少開採原物料、產品製造、廢棄物處理,以及過程中的大量碳排,是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可以說若無循環經濟,就沒有淨零排放。」

 

你的消費讓資源循環了嗎? 夠用也不浪費的經濟模式

 

「需要照明而不是燈泡」是循環經濟的知名口號,翻轉既有的線性經濟,不僅可減少資源浪費,也創造全新商機,並且已是現在進行式。

 

循環經濟旨在「以終為始」延長產品壽命,減少原物料開採及廢棄物。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國際市場逐漸轉型,2015年荷蘭的汽車市場有2/3採用租賃服務,共享汽車促使廠商重新設計車輛,延長使用壽命、模組化維修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循環運用。國內則有共享汽機車、照明服務、循環杯租借等各式各樣的服務型業者,Ubike普及也正是循環經濟的體現,打破財產私有化的迷思,發揮產品最大效益。

 

「(線性經濟)沒把原料開採的環境破壞、加工製造的空氣污染、終端的廢棄物等外部成本納入考量,消耗地球資源。」黃育徵說明,即使環保署已收取「空污費」或即將開徵「碳費」,都僅是反映外部成本的一小部分。

 

台灣許多城市有愈來愈多的共享運具,「使用而無須擁有」是體現循環經濟的模式之一。孫文臨攝。

 

「線性經濟對環境的破壞及負面影響,難以估算。」黃育徵認為,循環經濟是「以終為始」,根本解決廢棄物、原物料問題。消費者也應該要有循環經濟的意識,選擇更友善的消費行為,政府不僅要鼓勵循環經濟,也應讓固守線性經濟模式的產業逐步退場。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