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圖解】美國能源轉型新主力:生質燃料!解析乙醇、生質柴油、生質氣體三大挑戰

【圖解】美國能源轉型新主力:生質燃料!解析乙醇、生質柴油、生質氣體三大挑戰
撰文: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flickr/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日期:2025-04-23

當全球持續推進碳中和、尋求能源安全與產業轉型的過程中,「生質燃料」正逐步從邊緣替代能源,走向能源戰略的核心。

美國生質燃料:從原料到應用的產業全景

 

乙醇:以玉米為主,混入汽油可提升辛烷值並降低碳排。

生質柴油:來源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與動物脂肪,廣泛應用於重型運輸與工業。

生質氣體:如生質甲烷,取自農業廢棄物或垃圾掩埋場,用於發電與供熱。

 

※根據圖表,美國燃料乙醇產量自2000年起持續增長,2010年後進入高原期。即便2020年疫情造成短暫波動,但預測至2024年仍將維持在1,500億加侖以上的穩定水準,顯示乙醇為美國最成熟的生質燃料形式。

 

發展飛快:農業與政策雙引擎推進

 

可再生燃料標準(RFS):強制煉油廠混合生質燃料,穩定市場需求。

稅收與補貼措施:如每加侖1美元的生質柴油稅收抵免、建廠貸款擔保高達2.5億美元等。

地方政府支持:例如愛荷華與伊利諾州提供地方補助與產業育成方案。

 

驚人產能:中西部主導全球規模

 

美國的乙醇與生質燃料生產高度集中在中西部農業地區,因玉米產量豐富及物流體系完善,使得生質燃料工廠密集分布,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網絡。

 

在全球競爭中,美國不僅產能稱霸,亦是出口大國。2023年其生質燃料日均產能高達804千桶石油當量,遠遠領先巴西等其他生產國。主要出口市場涵蓋加拿大、英國與歐盟,乙醇與生質柴油出口皆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圖表,2023年,美國以每日804千桶的生質燃料生產量穩居全球第一,遠超第二名巴西(455千桶)。其他主要生產國包括印尼、中國與德國,顯示全球生質燃料市場呈現高度集中與地區化特徵。

 

2026年混合標準上修——政策升級如何釋出轉型訊號?

 

近期,在白宮政策主導下,美國石油協會(API)罕見地與農業及生質燃料團體攜手合作,近期共同向美國環保署(EPA)建議,將2026年的生質柴油混合標準上調至52.5億加侖,這一數字相比2025年原定的33.5億加侖提高了將近六成。

 

同時,他們也呼籲總體生質燃料混合量應達250億加侖,藉由擴大政策力度來鞏固整體產業發展。

 

儘管此次所提出的數字略低於市場先前所傳出的55至57.5億加侖範圍,但這一建議已與Clean Fuels Alliance America以及多個主要農業組織的立場趨於一致,反映出市場共識正在逐步整合。

 

全面擴張:從交通燃料到地方電力

 

?交通佔比持續上升:2023年生質燃料占交通用燃料約7%,預估2030年將提升至8%。

 

?再生柴油高速成長:自2011年以來年均成長率逾20%,2023年達到108.6億公升,預計2030年突破167億公升。

 

?發電與熱能市場擴展中:生質氣體正在進入商業發電與地區供熱體系,提高能源效率。

 

儘管整體能源需求可能下滑,但生質燃料的市場占比預期將持續提高,成為轉型中的重要角色。

 

※根據圖表,美國生質柴油產量自2005年後快速起飛,並於2016年達到顯著高點。雖在2020年以後略有波動,但整體趨勢仍處於高位,顯示該產業逐步成熟並擴展應用於交通與工業系統。

 

面臨挑戰:成本、資源與技術的三重壓力

 

儘管政策環境對生質燃料產業持續釋出利多訊號,但該產業仍面臨多重風險與挑戰。

 

首先,糧食安全是一項關鍵議題。玉米與大豆等原料與食物市場重疊,當產業用量上升時,可能引發原料價格波動,進而影響糧食價格與供應穩定。

 

其次,生質燃料對油價高度敏感,當原油價格走低時,其價格優勢將被削弱,進而抑制需求。加上建廠與營運成本相對高昂,使得許多中小型業者在資金與風險管理上備感壓力。

 

同時,技術層面的挑戰也不容忽視,包括轉換效率、成本控管與原料多元化等問題,都需要持續投入研發與創新。

 

結語:美國的全球野心

 

EPA釋出的2026年混合量上修建議,表面上是一組數字,但實際上代表的是整個生質燃料體系的升級訊號。

 

在全球致力於碳中和與能源安全的時代背景下,美國生質燃料產業展現出雄厚的政策資源與產業鏈優勢。

 

若未來能成功導入低碳燃料標準(LCFS),並順利接軌國際碳稅與CBAM等制度,美國勢必將在全球綠色燃料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支點之一。

 

※ 本文獲優分析授權轉載,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