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氫能產業鏈完善,積極布局海外氫能商機
台灣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創立於2002年,並在2022年更名為「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盼加速氫能與燃料電池的產業發展,以及促進產學合作,目前擁有超過90名會員。
此次展會參與的台廠包含聚焦在氫氣安全的鼎佳能源(Toplus Energy)、電解關鍵零組件鑫鼎奈米科技(Tripod Nano)與電轉氣解決方案群翌能源(Hephas Energy ),展示前瞻技術與分享成功案例。
展會期間,THFCP已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國際事務部(MEDEF International)、烏克蘭、波蘭及丹麥氫能協會機構建立合作,並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你可能也想看:
【圖表】氫能崛起對決鋰電池瓶頸!全球氫能政策與產業趨勢全解析
台達首座氫能實驗平台將登場!為何蔡文蔭說儲氫,比鋰電池更適合台灣?
燃料電池概念股解析》年複合增長率達30%!高力、康舒、中興電如何搶占市場商機?
THFCP執行長兼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副所長林若蓁表示,透過簽署MOU,目標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促進整體領域研發,還能讓台灣與其合作夥伴更容易申請國際專案,加速專業知識交流。
林若蓁表示,台灣擁有強大的資通訊、製造與研發能力,可說是世界上氫燃料電池資源開發最全面的國家,90%關鍵零組件都在台生產製造。
不過台灣的挑戰在於自產氫氣,特別是綠氫。林若蓁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高,能源依賴進口,因應上述挑戰,台灣也正與智利、澳洲等國家研商投資海外綠氫工廠和引進台灣產業鏈到當地。
台灣目標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達9~12%。圖片來源:iStock
有技術有研發能力,擴大氫能布局尚須完備法規跟基礎設施
台灣目標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達9~12%,在上月23日第三次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議中,經濟部也規劃出氫(氨)能供應鏈旗艦計劃,布局前瞻技術。
氫能應用廣泛,火力發電廠的去碳燃氫跟工業爐減碳等都是目標,是遠程交通工具與高碳排產業的減碳救星。其中2023年台電已與西門子能源合作,在高雄興達電廠完成混氫5%的驗證。根據旗艦計劃,目標2028年合作達成5MW(千瓩)發電測試系統的20%混氫示範。
氫能也是企業舒緩綠電需求的解方。工研院衍伸新創公司氫豐綠能在2022年攜手半導體廢棄物處理廠光宇應材,協助其子公司取得全球首張氫能發電的綠電憑證,光宇透過處理半導體含矽廢料的矽循環再生系統所產製綠氫,再經子公司台灣綠氫加以純化後應用於氫燃料電池,利用氫作為燃料達到零碳排;
去年底氫豐綠能的500kW(瓩)氫燃料電池系統,完成72小時連續發電第三方驗證,透過將多餘再生能源電力轉換成氫氣,進一步解決電網棄電跟輸電問題。
與此同時,氫能發展也面對許多挑戰,包括氫能技術多樣與導入時程不確定,未來國發會將優先建立制度與研發環境,藉由法規調適與技術研發測試,加速氫能供給、基礎設施與氫能運用。
1.氫能運用:擴大混氫混氨發電技術、燃料電池設置
2. 基礎設施:擴大建立加氫站、擴充液氨儲槽
3. 氫能供給:低碳氨進口先行、開發自產氫氣技術
延伸閱讀:
小水力、地熱崛起,有哪些業者投入?盤點2025年台灣綠能新勢力
剖析碳市場3大發展趨勢!碳權需求持續增加,為何拉不動碳價上漲?
※本文授權自InfoLink Consulting, Reccessary,原文:歐洲四國搶簽MOU!台廠首登法國國際氫能展,看好台灣哪些供應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