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部海岸常見泥沙堆積,形成新土地,台西區海埔新生地就是這樣來的,當地靠海,就近做養殖,後來被劃為工業用地,主管機關是工業局,漁業署的經費變成不能投入。
政府大筆一揮把私有地劃為工業用地,卻遲遲沒有做細部開發,其實是開發困難所致,以我自己在雲林縣政府的經驗,那一區真的很難做整體開發。
通常工業區要開發,一定是先有旗艦廠商進駐,帶來中下游產業,過去一度有大煉鋼廠、石化考慮落腳,但鄰近的麥寮有六輕的前例,帶來的影響讓大家受不了,雖然六輕有帶來就業機會,但周邊帶起來就是小吃、服務業,對當地產業幫助不大,所以台西居民反對煉鋼、石化進來。
台西工業區本身條件也不好,靠海、鹽害嚴重,理論上,一塊地空在那,政府每隔幾年就要檢討一下。我擔任縣長時也曾考慮請中央解編(編按:回歸編定前的使用),後來發現,解編後,就算維持做養殖,基礎建設的經費要花160億元,比較一下,雲林縣政府每年預算規模也才250億,這經費一定得由中央出。
(圖片來源:蘇治芬辦公室提供)
前縣長李進勇抓住了前瞻計畫和中央推綠能的機會,提出「綠能專區」的案子,其實是一條出路。地方民眾對太陽能一時還難以理解,需要時間滾動,好不容易連同國有地在內,畫出了300公頃作為優先推動的「第一期」,前瞻也匡列19億要投入基礎建設、蓋服務中心。
30年荒誕的政策好不容易走到這邊,雖然仍有人對太陽能存疑,但也有漁民覺得年紀大了、不想養了,目前產值也低,所以想把土地交出來,一些年輕養殖業者則看好未來的漁電共生,何不讓這300公頃先進行?這本來就不是很容易推動的事,最難的第一步,李進勇已經跨出去了,也拿到前瞻補助,用一紙公文就廢止,不可惜嗎?
(圖片來源:蘇治芬辦公室提供)
由於1995年開發權就交給雲林縣政府,縣府要廢止,工業局只能同意。雲林縣政府6月25日向工業局發文,距離縣長張麗善上任才6個月,期間有做民調或跟台西的團體、漁民談過嗎?若就此阻礙了海口經濟發展的可能性,未來要再等幾年?再做民調和細部計畫、等待經費做基礎建設,想進駐園區的台商會願意等嗎?
如果雲林縣政府願意放棄開發權,我願意遊說經濟部、工業局下場主導,但縣政府不會放棄,可以預期,未來十年台西還是原地踏步,民眾對政府也會因朝令夕改而失去信心。
蘇治芬Profile
出生:1953年
現職: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經歷:雲林縣長(2005-2014)、立法委員(2002-2005)、國民大會代表
學歷:臺北市立士林商業職業學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