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整理包】離岸風場競逐區塊開發:首輪選商、生態爭議、新興工法一次看

【整理包】離岸風場競逐區塊開發:首輪選商、生態爭議、新興工法一次看
撰文: 陳昭宏、李蘇竣(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分類:風力發電     圖檔來源:沃旭能源提供 日期:2022-10-12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上月30日截止,若納入第二階段還未開發的風場,以及今年6至9月通過環評初審的第三階段14座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已收到11座風場提出申請。

區塊開發階段將分三期核配風場,每期共配發兩年的裝置容量共3GW,每家業者最多獲配500MW,因此最少將有六家開發商入選。第一期預計2026、2027年完工併網。

風場重疊 競爭激烈 能源局訂遊戲規則

 

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是經濟部預先選出潛力場址,第三階段則是業者先行選址,避開公告敏感區域,即可向經濟部申請場址備查。取得場址備查僅是第一步,接著還有層層選商程序,這時也面臨風場重疊或部分重疊的狀況。

 

根據經濟部規則,經過競價、排序之後,排序較前者可以優先取得風場開發權;若是部分重疊,未重疊的部分仍可以獲配。但不論如何切割,加總起來不能超過單一廠商500MW的開發上限。

 

據環評資料,此次有不少重疊風場參與本次選商申請。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沃旭能源五風場不參與競標 竹風、美森未遞件

 

並非所有具備角逐區塊開發資格的風場都有意參與這次競標。沃旭能源上月30日宣布,由於通膨和利率提升等因素,旗下的沃能一、二號、旭風二、三號與大彰化東北風場不會參與區塊開發首次競標。此外,據媒體報導,竹風、美森等兩風場也因行政作業因素未遞件。

 

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共收到11座風場申請文件。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截止日前寄件的風場都具選商資格,目前還在等待收件,後續將公告確認最終參與名單。

 

30日是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收件截止日,加上前一階段取得資格的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

 

具選商資格的風場均已通過環評初審,表示環保署對於開發規劃已有一定程度把關,但環評過程中,仍有不少議題值得關注。西部海岸鯨豚是否又面臨一波生態衝擊?離岸風機技術日新月異,這次又有哪些新興工法嶄露曙光,也相當有看頭。

 

【生態衝擊】擱淺鯨豚變多了嗎?

 

從數年前的示範風場、潛力場址階段,鯨豚保育議題就一直是離岸風場環評會議上的攻防焦點。針對離岸風場,環保署在2016年通過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建議業者遵循「由遠而近」原則,先開發行道外側的風場再考慮近岸,避免衝擊離岸較近的中華白海豚棲地。

 

中華白海豚

 

政策環評並無強制力,加上第三階段由業者先行選址,因此此次仍有三座位於航道內側的風場,渢佑、環洋、美森距岸不到10公里,離「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更只有1~3公里。為了加強保育白海豚,環評委員要求,這些近岸風場都必須加嚴水下噪音管制值。

 

風場環評通常會依照環保署一份檢核表列出的事項提出承諾,例如距離施工點位750公尺處,打樁最大水下噪音不超過190分貝。但對於這些近岸風場,環評委員則直接要求最大噪音不得超過160分貝。

 

露脊鼠海豚

 

160分貝的噪音限值,是否真的足夠保護鯨豚?除了中華白海豚之外,同樣列為一級瀕危的「露脊鼠海豚」保護議題也在離岸風第三階段開發發浮上檯面。露脊鼠海豚是一種體型較小、聽覺更敏感的鯨豚,暴露在140分貝以上噪音環境,就會引發「暫時性聽力損傷」現象,增加擱淺死亡風險。

 

鯨豚保育團體指出,各風場承諾的160分貝噪音管制閾值,根本無法保護露脊鼠海豚;近年西海岸的鯨豚擱淺案件,又以露脊鼠海豚最多。

 

直至8月底,由立委召集部會與專家辦理公聽會點出環評未解的鯨豚問題,環評專案小組才在9月之後審查的風場(渢佑、環洋、沃能一號、二號及美森)要求業者評估露脊鼠海豚保護措施。但最為關鍵的噪音限值未能動搖,開發單位依然可自行訂定承諾值。

 

【減噪新工法】噪音影響能壓到多低?

 

為了避免水下噪音衝擊鯨豚,開發商除了承諾水下噪音閾值,也開始將不同減噪新技術引入台灣。這些未曾在台灣測試過的工法,成為環評會議的焦點。

 

負壓沉箱基礎

 

沃旭能源率先提出「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運用壓力差安裝水下基礎,可以避免打樁的噪音危害,將應用在自家的沃能、旭風等風場中。環評委員雖多提及安全性,確保在極端海氣象、土壤液化等各種事故都能模擬周全且提出對策,但仍對這項免去打樁噪音的工法抱有期待,甚至對所有風場要求地質條件允許下,應評估採用「負壓沉箱」才予以通過環評。

 

不過,隨著此工法投入最多研發資源的沃旭能源退出此次選商,此技術是否有機會運用在第三階段離岸風場中,仍有不確定性。

 

振動錘

 

上月28日壓線通過環評初審的「美森」風場,開發商德能集團採用新興的「振動錘」減噪工法,號稱「噪音小、速度快」,但技術仍有待進一步成熟。而美森風場不會參與此次選商,相關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也還需要一些時間。

 

浮動式風場

 

由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永冠能源、雲豹能源等多家本土業者籌備的「苗栗二」(海碩)風場規劃推出不用打樁的「浮動式風機」,數量最多達161部,規模之大,環評委員給出國際上「史無前例」的評價,並慎重要求技術成熟度及風險評估。這也是區塊開發第一座採用浮動式風機的風場。

 

浮動式風場示範風場選商規則預計年底出爐,經濟部將釋出100MW作為測試台灣浮動式風機的可行性。

 

負壓沉箱施工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纜線上岸】潮間帶候鳥、石虎棲地、養殖漁家何去何從?

 

離岸風電的議題不只在海上,電纜上岸、變電站設置也引起社會討論。約百名漁民擔心區塊開發在彰化外海引進更多風場,風機基礎、纜線施工揚起海水底質,泥沙覆蓋造成貝類難以開口攝食,影響育成率。

 

彰化縣政府6~8月間為此舉辦兩場溝通座談,但證實育成率降低與風機的關係並不容易,而直到9月的環洋風場環評,才有環委首度對此議題提出意見,要求若再有泥沙掩蓋貝類事件發生,開發單位必須納入「即時監測」機制,確認是否為風場開發所影響。

 

再往陸地靠近,風場纜線都是集中上岸,是為能源局公布的共同廊道。而上岸點的位址也引發爭議,例如「彰化南側共同廊道」經過大面積國家級「芳苑濕地」,走這條廊道的風場有旭風二、三號、達天、又德、渢佑、環洋等。

 

為了保護濕地停棲的渡冬候鳥,環委及開發商互相交鋒,討論冬、春季潮間帶施工的合理性,經過折衝,最後決議11月至3月須停工,4月可施工,但必須每日計算鳥類數量,若纜線兩側100公尺內超過500隻需立即停工。在區塊開發階段,所有預計從「彰化南側廊道」上岸的風場都已做出此承諾。

 

預計從苗栗上岸的風場,則涉及石虎重要棲地範圍。苗栗二、苗栗三、北能風場在通霄上岸,美森風場規劃在後龍上岸,風場的陸上設施如變電站、陸纜,都有可能衝擊石虎生態,甚至有風場執行生態調查時就拍到石虎,顯示設施點位仍須審慎考量。

 

預計從台中港區上岸的加能風場,在陸纜牽引至變電站的路線上會經過「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對此,能源局表示未來會新增規範,若纜線要穿越該區域,將限定採「潛盾工法」從地底越過,以免影響潮間帶生態。

 

除了彰化共同廊道之外,西海岸各處的海纜上岸共同廊道還未定案。截至目前,能源局仍表示還在向業者徵詢意見,在此之前,各家業者的纜線規劃、上岸點位都只得暫定。

 

【區塊開發風場相關議題】

離岸風電生態再把關? 環署祭水下噪音檢核表 專家憂成業者「小抄」


離岸風電環評未解決的鯨豚問題 立委辦公聽會 呼籲海事噪音資訊地圖化


鯨豚擱淺翻倍、打樁日漁獲歸零  環團漁民舉「風場亂象」提出四大訴求


全球模擬首例 「負壓沉箱」風電技術在台應用 地震、土壤液化都過關


台灣看準浮式風電:是再生能源的新篇章 還是摸不到的蜃樓?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