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客人來,大家一起來吃個冰淇淋吧!這裡有藍莓、無花果、草莓、南瓜、地瓜、水果口味的,看你們想吃什麼自己拿。」說話的,是素有「營農型光電之父」美稱的馬上丈司博士,表情帶有幾分靦腆,但言語之間自信飽滿:「除了草莓,其他都是我們種的!」
《今周刊》團隊為了一窺日本營農型光電的成績,前往日本就地取材。在聯繫到馬上丈司後,他便爽快答應了採訪邀約。本刊團隊一抵達馬上的「千葉市大木戶農業能源一號機」的營農案場,他便非常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案場所種植的各種作物。
農電共生、作物多元 千葉走在前頭
遠眺案場,會讓人產生一種好像在觀賞溫室農園的錯覺,因為案場四周架著許多鐵欄杆,上方鋪著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板子,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都是太陽能板。
「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營農型光電是什麼,我本來是研究太陽能的。但我後來意識到日本土地狹小,雖然地面型太陽能很受歡迎,但終究會遇到界限,那時我就想說,或許農田有機會可以做光電。十幾年前吧,我第一次看到一個類似營農型的農地,對我衝擊甚大,於是我就開始投入營農型光電產業了。」
馬上一邊娓娓道來,一邊向我們介紹以智慧農場模式經營的案場,裡面種滿了許多作物,除了外銷自用外,也可以與其它廠商合作製成加工食品,「我們老家在牧場那邊,我老婆就在那邊工作,剛好那邊也有一座食品加工廠,所以我們會用牛奶與案場的農作物製成冰淇淋,再送到其它通路去賣。」
日本農村面臨高齡化的問題,老農通常無力種田,年輕人口又外流嚴重,導致農地荒蕪變成休耕地或荒地,而營農型光電似乎給這樣的問題帶來了一線曙光。
特別是在千葉,營農型光電的案場數迄今已累積至313件,以日本全國案場數3474件來看,千葉縣佔了將近十分之一的件數,位列全日本第一。
「千葉這邊雖然偏鄉下的地方不少,但畢竟離東京很近,雙邊交流頻繁,所以相較於日本其它縣市,千葉的居民的心態較為開放;加上千葉的農地開發史較晚,沒有過多的既定觀念,因此農民比較不會對新事物反感。」馬上雖對千葉擁有的地利人和表示肯定,但他也坦言,營農發展並非事事順利。
▲馬上丈司在千葉市的營農型主案場,太陽能板覆蓋面積約一公頃,經濟狀況良好,用成果向外界訴說著「農電共生」的可能性。
營農型願景很美 但農村高齡化壓力更大
「一開始我們在推營農型光電的時候,最容易碰到的問題是,有人會無法接受農地上要架別的東西,也有人擔心農村景觀會被破壞。再者,雖然營農型確實可以讓農民增加許多額外收入,但並沒有像屋頂型與地面型太陽能『速效』好賺,所以大部份業者不太會注意到營農型,他們認為回本時間太長。」馬上說。
「我們從一開始的三五好友一起創立公司,從2016年到現在7個年頭過去了,確實做出了一些成績,但農村高齡化的衝擊真的太強,老農年事已高,加上案場初期建設費用並非一般人所能負荷,所以推廣上也不是那麼容易。」
馬上接著點出更關鍵的問題,「農民並不具備營農知識,也就是他們沒有進入這個產業的入口」,現在的日本並不是評斷營農型好或不好的問題,而是對於一般人而言,這個產業的認知度並不高,「或許他們有在新聞報導看過營農型的概況,但具體實行方式、獲利模式、發展前景等知識仍十分貧乏。」
對此,日本負責營農型光電的農林水產省環境生質能政策課組長─香野大樹也向本刊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營農型的認知度確實不高。也許有人開車經過鄉間,看到了營農案場,他們也通常不太明白案場在做什麼,可能只覺得好像在做什麼奇怪的擺設,並不清楚那就叫『營農型光電』。」
此外,馬上還向本刊提及了營農型光電的願景:「台積電現在在熊本設置工廠,他們也很關注綠能發展,所以熊本地方政府就有跟農民在討論一些構想,看是不是可以跟台積電協調看看,請台積電幫忙導入營農型光電。」
馬上強調,若是放手讓農民自力更生,許多農民會覺得自己的資源十分有限,很難擴大營農規模,因此可以試著以吸引企業投資的方式來擴大營農規模,「例如日本一些大企業就有他們自己的農地,他們對於農地發展也十分關心,若是讓他們來進駐營農案場,相信就能順利擴大營農規模」,亦可減輕農民負擔,甚至雇用當地農民,促進地方發展。
馬上對於台灣也不陌生,曾受邀前往嘉義大林規畫兩座營農型實驗案場,對於台灣營農型光電進展緩慢,馬上除表遺憾外,也表示「你們如果想要說服台灣政府,你就要做一些營農成果給他看,證明說這是可行的,那他們應該就會改變心意了。」
小檔案_馬上丈司
現職:千葉環保能源株式會社 董事長
太陽能發電事業者聯盟 常務理事
營農型光電推進聯盟 代表理事
日本太陽能光電設備策劃者協會 常務理事
學歷:千葉大學公共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