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太陽能產業希望總統拜登制定一系列發展計畫,挽救頹勢。拜登預計 2035 年實現美國電網零碳排放的目標,並堅持走美國製造的路線,可望提振一些關鍵產業。不過太陽能截至目前沒被列為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所以該產業正積極遊說政府,對其他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以抵抗低價進口的太陽能板。
但這又出現一個問題,若關稅導致太陽能板價格上升,會影響太陽能技術的普及率以及安裝人員的就業機會,所以太陽能板進口商、安裝公司反而不希望課重關稅。
此外,經濟學家認為,太陽能產業要回流,恐怕會耗資不菲,因為這需要透過減稅和關稅並提供巨額補貼,來減輕低價進口產品所帶來的衝擊,而且即使這麼做,也不確定是否能重振太陽能產業。
中國對每項關鍵產業給予大量補貼,美國公司如何競爭?
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弗萊徹學院(Fletcher School)研究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教授 Kelly Sims Gallagher 認為,美國成本很難與中國競爭,不過全球市場規模龐大,仍有機會試一試。
原本太陽能板是由美國紐澤西州的實驗室發明出來,到 2000 年變成日本和德國的天下,當時中國還只是門外漢。從那之後,中國政府開始支持當地太陽能企業,提供成本低廉的資金和其他支持,帶動中國太陽能企業興起。
隨著中國製造商變多,太陽能產品價格因為供過於求而急劇下降,所以中國企業開始以外國太陽能板廠商難以達到的低價,出口過剩產品。到了 2011 年,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占據主導地位,約占全球總銷售額 60%,使美國不得不課徵關稅,阻止中國進一步發展。
不過,太陽能板價格下跌有助更普及。2012 年,太陽能發電成本是天然氣兩倍,但到 2020 年兩者已經不相上下。
根據資料顯示,美國太陽能可滿足全美 4.3%的電力需求,未來也會不斷成長,但沒有美國廠商可以從中獲利。
而關稅引發貓狗大戰。中國為了避開關稅,將太陽能板的組裝生產線轉移到台灣,2015 年美國將關稅延伸到台灣,於是中國企業再次轉移生產線到東南亞,到了 2018 年,美國對從任何地方進口的太陽能板都徵收關稅,不再僅限中國和台灣。
新疆人權問題有望振興美國太陽能產業
這些行動在一定程度刺激外國廠商到美國投資,中企到佛羅里達州興建太陽能板工廠,也有南韓企業在喬治亞州建立工廠,關稅措施也激勵了美國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商 First Solar。
First Solar 原本 2008 年市值一度超越通用汽車,但到 2011 年受到中國廠商影響,First Solar 開始虧錢並關閉德國工廠,還放棄越南、法國設廠計畫,以及停止正在興建亞利桑那州的建廠計畫。
即使如此,First Solar 仍持續對抗中國太陽能廠商,斥資 6.8 億美元,打算在俄亥俄州沃爾布里奇建造新工廠,預計將僱用 500 名工人,另外還購買土地,計劃興建第三家工廠,但因川普政府曾在 2019 年為許多太陽能板進口提供關稅豁免,所以 First Solar 只好作罷。
現在 First Solar 打算重啟俄亥俄州第三家太陽能電池廠的計劃,希望得到美國政府幫助。
First Solar 執行長 Mark Widmar 也表示,最近將人權問題和生產太陽能板連結,因為中國廠商仰賴使用矽材料的技術,這材料常在中國新疆開採和加工,這可能涉及新疆人權問題。美國勞工聯盟及產業工會聯合會已呼籲禁止從新疆進口太陽能產品,美國國會也正在考慮為此立法,若正式立法可望提振美國的太陽能板生產。
由於 First Solar 的太陽能板不是使用由中國加工的矽製成的組件,是仰賴一層鎘和碲化物塗層。Widmar 說,他因為新疆人權問題受惠,從最初決定使用矽技術面板的買家那裡獲得價值約 1.5 億美元的合約,他相信這些問題會讓更多買家開始考慮供應鏈狀況。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刊登,原文:中國廠商把持全球 60% 太陽能板,美國太陽能產業能否與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