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33歲就升台大正教授、一度半退休務農!張善政獨門管理心法:讓大家發揮各自專業

專訪/施振榮曾讚他學界、業界少數有成就的人!張善政一度半退休務農,悟出獨門管理心法
撰文: 鄭鴻達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劉咸昌攝影、擷取自張善政臉書 日期:2023-10-24

與以往多數縣市首長出身政治、法律等出身有所不同,桃園市市長張善政的科技部、Google等科技公司服務過的「科技人」經歷,讓他在入主市府後,更擅長用科技的角度去檢視、處理市政。

不過在科技人市長的身份之外,張善政經歷從學者、官員、科技企業高階主管到行政院首長,甚至一度歸隱到花蓮務農,到如今勝選後成為桃園市大家長,雖然每個身份、角色都大有不同,但也積累出他獨到的處世、處事哲學。

張善政回顧其人生,曾經歷過許多不同職位與挑戰,他表示自己心中有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能對不起自己」,這讓他每一分每一秒,都促使自己要去做他認為有挑戰的事情,以及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

尤其在花蓮務農這段幾乎等同「半退休」生活期間,在種植各種不同作的過程中,張善政得到一種體悟,就是學會尊重、請教每一個不同專業與訓練的人。

加上其行政院的歷練與心境,在市政上更能發揮市長協調局處的功能,也可在關鍵時刻能承擔責任,勇於做出重大決定。

非典型六都市長 張善政跨域學者、科技人、政務官

 

六都及各縣市首長,多半具備專業或經歷多為法律、醫學、民代、政治幕僚或媒體等,張善政卻獨具科技、企業色彩,早期包括有台大土木工程教授、國科會的高速電腦中心主任、企劃考核處長等職務。

 

張善政後進入業界,在宏碁、Google等科技業等私部門任職,也曾在中央擔任過行政院政委、首任科技部長、副閣揆、閣揆等重要職位,並在政黨輪替後,一度歸隱花蓮務農多年,過上「半退休」的田園生活,最後更投入選舉並當選桃園市長。

 

談到這段特別經歷,張善政《今周刊》專訪的過程中,相比在他談論市政、時事議題時的認真表情,顯得略為輕鬆與愜意。張善政對於個人經歷與心境轉換,也不改學者的習慣,將這段過程以時間作為縱軸闡述。

 

33歲就升台大正教授 張善政為尋求挑戰進軍業界

 

張善政表示,在他取得康乃爾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博士學位後便回母校台大任教,當時僅33歲就已經升等為教授,這樣的速度,在當時的台大雖不敢講是「空前絕後」,但也少有的。

 

不過大家或許都會認為,如果能這麼年輕就升上正教授,為何不就這樣做到65歲累積退休金,還要進入業界?張善政認為他重視的不是這個(安穩),而認為人生在過這一輩子中,應該要不斷地給自己尋找挑戰。

 

篤信「不能對不起自己」 張善政樂於嘗試不同挑戰與工作

 

張善政表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對不起自己」。他比喻,當人生走到尾聲,躺在病床上即將離開人世時的最後幾秒,腦中開始回顧在這一輩子做過的所有事情,若此時想到這輩子曾經浪費了好幾年,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

 

因此,張善政認為,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在這一輩子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覺得有有挑戰性的事,因此他這一生至今以來,都很樂於嘗試做不同類型、具挑戰性的工作。

 

張善政回想,例如當年離開國科會到宏碁任職時,就曾面臨撞牆期。他表示,當時他算在這段「企業內創業」的過程中,有必要為這個新部門開拓新業務,但起初不管怎麼做都做不好,業務拓展不開,導致部門士氣受到影響。

 

▲桃園市長張善政在臉書曾分享其於宏碁任職時期的老照片。擷取自張善政臉書

 

但在撐過頭2年的撞牆期後,張善政曾一度自我質疑是否有走對路?是否該留在學校教書、是否自己不適合做生意,但後來透過不斷努力,終於摸索出竅門,也愈來愈有信心,公司業務持續成長,如今更已上櫃,股價也「好得不得了」。

 

張善政回想,當年曾有人說「這個人在台大就已是教授,又曾在國科會當過官,到宏碁是否能適應?」但他很自信地表示,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後來曾私下在他面前講過,「張善政是他看過少數在學界及業界都能有成就的人」,這番話也讓他感到是莫大的光榮。

 

入閣當官嘗試更多挑戰 張善政自謙「運氣還不錯」 

 

後來張善政離開宏碁後到Google任職,雖然薪水很高,但後來他仍決定加入前總統馬英九第二任期時的內閣,擔任政委、科技部長、副院長、院長等不同職務,也為他帶來不同的挑戰。

 

張善政表示,在過程中他自我期許,要把每一個挑戰都做到最好,他雖不自我評價結果好壞,但至少在擔任過馬政府最後一任閣揆時民調還不錯。他謙虛補充,自己運氣算不錯,因為當時民進黨已經勝選,比較不會一天到晚挑毛病,來自民進黨的質疑也相對較少。

 

不僅在當政務官期間面對許多挑戰,張善政辦理退休後,到花蓮生活,同時也創辦「善科基金會」,自己拿出一筆錢嘗試到一個小學提倡科技與教育訓練,同時也在花蓮過起農夫的生活。

 

挑戰務農後不斷碰壁 向農夫請益克服障礙有所體悟

 

回想務農的經驗,張善政也在這段期間也迎來他人生中另一個新挑戰。他說,過去他食材都是「吃現成」的,從自己開始種植以後,才發現真的很困難,例如起初種南瓜的第一、二年都鎩羽而歸,可謂是「種這個也不成、種那個也不成。」

 

張善政表示,直到後來,他都是請教各個農業的專家,才慢慢成功把農作物種成功,讓他深覺又克服一項新的挑戰。他說,這段期間他種過南瓜、百香果、洛神花、土肉桂甚至澳洲茶樹,讓他學到「每個作物都有不同的訓練,要懂得請教不同的人」。

 

▲張善政在當選桃園市長以前,有一段時間歸隱田園在花蓮當起農夫。擷取自張善政臉書

 

他說,農夫外表看來或許粗獷,但也有很多比你還懂的地方,因此要懂得尊重對方,因此去年被國民黨徵詢他參選市長時,「老實說有點捨不得這種半退休的生活」,但他也認為當市長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挑戰,因此就決定要試試看。

 

張善政談到在行政院任職的經驗表示,他曾任科技部長,但後來要接觸很多科技以外的事務,例如當副閣揆時處理過禽流感,以及高雄、台南的登革熱等疫情,甚至是院長任內遇到的2016年的0206地震。

 

當政務官、地方首長要發揮協調角色 必要時承擔責任下決定

 

張善政坦言,碰到這些非本身專業的事,起初的確讓他有點措手不及,但無論是擔任行政院長或副院長,都要靠每個部會首長的專業,並要協調內閣團隊互相協助,到了桃園市政府後也是一樣,首長要懂得協調,讓大家都能發揮各自的專業。

 

張善政坦言,他哪會比各部會或局處首長更懂登革熱、禽流感、食安、環保或工安?他的角色,就是營造能讓大家發揮專業的環境,而非一天到晚在他們耳邊說要做這、做那,「我們都是一個團隊,彼此以朋友的身份互相協助,而非做什麼事都要問市長」。

 

張善政更認為首長除發揮協調功能,也要能在各局處面對困難、難以作決定時,在聽取個單位專業資訊後「壯士斷腕」,幫局處首長們扛起責任,做出看起來很大膽的決定,如此才能讓施政繼續往前推進。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