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他在「文化沙漠」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他在「文化沙漠」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撰文: 徐采薇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攝影/蕭芃凱 日期:2023-04-06

新竹除了有科學園區,近年「或者書店」、「或者光盒子」等文化場域慢慢崛起,成為許多遊客必去景點。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自一家甫成立7年的社會企業「鴻梅文創」。

新竹第一家百貨、近70年前的美髮店、全台仍在營運的最老戲院……,一個科技人,竟在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新竹,斥資上億元購買老屋改建,並積極爭取營運移轉(OT)。7年來,已讓大新竹地區多了7個文化場域。

 

他,是現年62歲的鴻梅文創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添順,作為新竹香山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他對新竹文化被科學園區的光芒掩蓋感到可惜,於是相繼開設書店、旅社、咖啡廳和影院等場所,「我想在大新竹地區營造出有質感的生活樣態。」他堅定地說。

 

其中,擁有「竹北最美書店」之稱的「或者書店」,是陳添順文化事業的首站,2017年創立至今,不僅是許多在地居民或外地遊客的必訪地點,還在2022年登上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P)評選的全球獨立書店推薦名單,寫下首次有台灣書店獲選的紀錄。

 

「他們讓民眾不一定要進到美術館、音樂廳,也能接觸到文化、藝術和美的事物。」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李安妤如此評價鴻梅文創。她曾與鴻梅合作東興圳的社區營造,更見證了或者書店變成竹縣地標的歷程,如今每當有策展、經營等專案,也首先想到鴻梅,「我都不只三顧茅廬了。」李安妤笑說。

 

鴻梅文創現有據點

 

讓外國人憧憬  在地人驕傲

 

微陰的午後,陳添順領著我們走進位於新竹舊城區、鄰近城隍廟的「或者光盒子」,繞過前方正放映著紀錄片《配樂大師顏尼歐》的影院,抵達隱身後頭的書店和位在二樓的餐酒館。此時,陽光正從建築物間的天井傾灑下來,和煦光線再搭配一本好書,適合人們悠閒待上一天。

 

很難想像,一手打造此處的陳添順,原來是個徹頭徹尾的科技人。他先後任職半導體外商亞洲區總經理,及工業網通大廠四零四科技(Moxa)執行長,卻在2016年、他55歲時,自願退居董事,把舞台交棒給新生代,「科技業變動很快,我們不能用以前的經驗指導年輕人。」

 

陳添順的文化夢,得從2008年說起。當年,將赴美外派數年的他,出自想為家鄉做事的心,曾以雙親名字成立幫助新住民二代和偏鄉孩童的鴻梅教育基金會。後來,他發現政府開始挹注教育資源,於是在2013年轉型為支持年輕藝術家的文化藝術基金會,10年來共有逾70位創作者獲此奧援。

 

2015年,他和獲獎藝術家造訪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該活動由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操刀,以農田為創作空間,讓藝術也能走出戶外。經歷這趟旅程洗禮,他深切感受到文化力量也能具象化,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和地方認同,心中隱隱有了投入家鄉地方創生的雛形。

 

他還記得,當時一行人也順道去東京代官山拜訪蔦屋書店,竟找不到路,也不會日文,就用英文「bookstore」詢問一名路過女子,沒想到對方一聽瞬間意會,直接帶他們走了十多分鐘抵達目的地。接連受到日本人以在地文化為榮的刺激,陳添順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讓『外國人憧憬,在地人驕傲』的文化地標!」

 

隔年,期待藝術和文化能進入社區的陳添順,正式成立鴻梅文創。他的企圖心很大,創業之初便希望用「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讓大新竹地區每兩個鄉鎮市就有一處文化據點,並以10年建10個據點為藍圖前行。

 

書店,是陳添順的首要目標。他先後歷時一年多找到團隊、場址,再費時半年施工,終於在2017年5月,於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功打造出一樓書店、二樓餐廳的複合空間。

 

疫情3年沒裁員反擴張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長。七年來,鴻梅文創陸續在新竹市舊城區增設同名品牌的「工藝櫥窗」、民宿、咖啡店、文史書房,以及戲院、書店和餐酒館等複合空間,每個據點都要有書,是他的堅持,且事前已考量到路線規畫,因此新竹市各據點相臨不過五分鐘路程,為的就是讓旅客可以待上一天、甚至住上一晚,深入體驗新竹風情。

 

「每個據點都是根據當下的需求、建築和人力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要一直修老房子。」陳添順笑說,這些房子或承租或買斷,他們會刻意找老建築來維修、改建,盡可能體現出舊城區的歷史痕跡,但成本也不便宜。

 

以新州屋為例,其前身是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成立於1934年(昭和9年),只比台南林百貨晚一年多。此處原訂要開設「食物料理美術館」,但礙於須符合老屋修繕補助的特定工法,施工3年仍未完工。陳添順估算,每一間老屋從事前的歷史、建築調查,到買房、修建等一系列過程,須花費近億元。

 

「科技業一千人一年(營收)就有130億元,文化事業每人產值頂多百萬元。」擁有多年科技業訓練,陳添順早就認清,文化事業和科技業不能等同而論,光員工人均產值就差了好幾倍,且深知文化生活產業品牌得長期抗戰的他,除疫情3年堅持不裁員,反而不斷增加人手和據點,目前團隊已有70人。

 

或者光盒子

陳添順堅持每個文化場域都要有書。圖為「或者光盒子」選書區,專放電影、藝術和文化相關書籍。(攝影/蕭芃凱)

 

文化事業拚獲利、當典範

 

兼顧理想的同時,找到可持續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也是鴻梅努力的目標,「我當然不能只滿足個人情懷,還要發揮影響力,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才能變典範。」

 

因此,陳添順自鴻梅文創成立第5年起重拾財報,並歸納出門市營運、企畫接案、文化IP三大營運版圖,現階段前者約貢獻6成營收。所謂企畫接案,是指在既有據點形塑出良好品牌形象後,開始與政府單位合作,用團隊的企畫和策展力來獲利。舉例來說,鴻梅近年陸續接下新竹「2020台灣設計展」,及客委會今年6月下旬開展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等活動,目前企畫接案約挹注三成多營收。

 

至於推出自有商品在內的文化IP,則是他今年開始嘗試的新領域。例如,「野薑花小管」、「紫蘇鴨」這兩種別具客家飲食文化口味的自有品牌醬料,近期正準備上市,接下來也有進軍全台知名超商通路銷售的計畫。

 

不只如此,科技人出身的他,正和CNEX創辦人蔣顯斌和二度獲金馬獎肯定的紀錄片導演蕭菊貞一起製作「台灣半導體紀錄片」,預計今年10月完成,並以上院線為目標。

 

「第二個5年,要讓財報更健康。」陳添順透露,鴻梅去年營收約5千萬元,力拚明年挑戰破億營收,達到損益平衡,「有獲利,才有影響力。」他堅信,經濟規模夠大才能吸引人才,也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到永續經營

 

李安妤觀察,陳添順兼具了「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和「科技人的理性思惟」,不僅對文化抱有熱情、使命感,同時又能透過成本分析、條件盤點,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這正是陳添順在經營上的獨到之處。

 

透過鴻梅的生態圈,陳添順除了持續努力讓城市文化被看見,去年也向科技業夥伴募資6千萬元成立「或者影響力投資基金」,計畫投資文化新創。一頭栽進文化生活事業7年,這位科技大將的第二人生,未完待續。

 

鴻梅文創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