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家公司,它身處「倒閉率」最高的太陽能上游產業,過去也確實一度大虧逾3百億元;不過,它沒有放棄本業,而是聚焦自己擅長的領域、延伸所能,同時勇敢「切」掉沒有競爭力的事業,終於在2021年轉盈,且連續獲利至去年。
這家公司,就是友達旗下、由該集團百分百持股的友達晶材。
(攝影/陳睿緯)
完成垂直布局後 卻連虧7年
2009年,該集團在前總經理陳來助領軍下,成立友達晶材,當年更以近1.3億美元,跨海併購日本太陽能矽晶圓廠M.Setek,完成從上游矽晶圓到下游模組的垂直布局。然而,後來迎向它的,不是太陽,而是連虧7年的黑夜。
原因,就在友達發動併購的同一時期,中國業者大舉進軍太陽能產業,靠著政府的補貼與便宜的電價,大量建廠,導致矽晶圓產能過剩,價格也直線滑落。
2015年,友達晶材旗下的M.Setek,年度虧損達319億元,而就在同一年,隸屬李長榮集團的福聚太陽能,因不堪連年赤字而破產,台積電也隨後宣布結束其太陽能事業,以益通為首的五大電池廠,更沒有一家業者賺錢。
當時的太陽能,與面板、記憶體、LED,並稱台灣四大「慘」業,本業就是面板的友達,似乎最理性的選擇,就是跟進台積電退出該產業;但,時年剛接棒集團董座的彭双浪,卻選擇留下友達晶材,為集團太陽能事業留下一脈香火。
留下,不意味被動等待。2017年起,友達晶材發動內部稱為去蕪存菁的「瘦身」行動:首先,收掉已無競爭力的矽材料與多晶矽,再把一度擴及三個國家、6座工廠的生產版圖,縮減到兩個國家與3座廠,員工人數也從1千7百多人,減少到目前約950人。
節流完成後,下一步就是開源。然而,當時友達晶材只要向下游的太陽能電池廠報價,就是比中國對手貴上1.5倍,也就是它賣150美元的矽晶圓片,陸商只要1百美元。眼看前方道路幾乎被堵死,就在這時候,上天為這家公司,開啟另一扇機會之窗。
跨足半導體 技術一定要超前
「你們會做測試片嗎?我們現在都買不到!」就是這通來自日本影像晶片龍頭商的電話,給了它翻身的機會。原來,2017年適逢半導體業大多頭,半導體級的矽晶圓片供不應求,信越、勝高等晶圓商,於是將產能全數製造該產品,不願生產利潤較低、用於模擬量產的測試片。
友達晶材之所以被找上,是因為它的日本分公司M.Setek,在還是前東家松宮半導體持有時,曾是這家晶片商的供應商。當2017年測試片一片難求,它被該晶片商循著過去的供應商名單找上,只是,這張訂單,卻在3年後才正式出貨。
「半導體對缺陷的容忍,是奈米等級的,比做太陽能困難不只百倍!」友達晶材董事長陳世昆回憶,雖然這家晶片商找上公司,是要導入第三家晶圓片供應商,但,這不意味著,這筆訂單就是囊中物,「他們甚至說『就算你的規格達到標準,我們也不一定要用你的產品』!」
這個警告,後來也確實發生過。有一次,友達送出認證的測試片,已達到標準,可是對方並未下單,「因為在同一個時間,對手的技術跑得更前面!」陳世昆說,公司在這堂課學到的是,半導體的世界,是每兩年技術就會進步一個世代,身為後進者,不能只想著追上就好,而是必須設法超越對手。
後來,它們花了整整兩年,在2020年正式出貨,並於隔年大量交貨。去年,友達晶材的測試片,營收占比近1成,今年將挑戰1成5至兩成,客戶除了該日商,亦包括台灣晶圓龍頭,目前也正在對全台所有晶圓代工廠做認證。
長出了營運的第二隻腳,該公司原本的第一隻腳——太陽能,也吹響了反攻號角。就在它攻入半導體產業的那年,法國開始管制太陽能電池的碳足跡,友達晶材的產品,因為都使用水力發電的日本長晶,碳足跡低於大多使用火力發電的中國同業,「我們當時終於能甩開中國業者,而且能賣比較好的價格!」
隔年的2021年,美國通過《新疆人權法案》,導致使用該地區的矽料所製成的晶圓片、太陽能電池,屢屢被海關扣押,剎那間,友達晶材所代表的「非中國」矽晶圓片,成為市場的搶手貨。該公司從當年起,工廠的利用率從不到六成飆至滿載,業績也轉虧為盈至今。
沒有當初選擇留下、痛定思痛地壯士斷腕,並「用力」延伸自己的核心能力,友達晶材也不會盼到後來的產業轉折。也許,有時看似失去或放棄,其實你是為自己的未來,換得更寬廣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