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100兆美元投資、未來30年最熱話題...如何把握永續商機?綠藤生機、聯齊科技揭露新創的2種路線

100兆美元投資、未來30年最熱話題...如何把握永續商機?綠藤生機、聯齊科技揭露新創的2種路線
撰文: 創業小聚/曾令懷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創業小聚/林衍億攝影 日期:2022-10-31

「未來30年,將會有100兆美元投資在永續議題,可以說永續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了。」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資深合夥人徐瑞廷說。

在2015年聯合國宣布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當中,除了淨零碳排等環境目標之外,還包含了社會參與、永續城鄉等不同指標。在AAMA十週年論壇中,願景工程基金會、綠藤生機、聯齊科技等3家新創從「實踐」的角度分享了新創在新世代的生存之道,而木酢達人、家咖哩、甘樂文創與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則從「地方永續」的角度談論了地方創生的在地社會議題。

 

如何把握永續商機?綠藤生機、聯齊科技揭露新創實踐永續的2種路線

 

永續包含非常廣泛的面向,確切的機會究竟在哪?

 

徐瑞廷從BCG《2021年最具創新力企業》報告中提到,當前講求創新的企業最在乎「產品創新」、「深科技(Deep Tech)創新」與「業務模式創新」(例如共享模式)3大面向,可以應用的領域又包含:

1. 綠電能源


2. 設備電氣化


3. 再生能源的基礎建設


4. 碳捕捉利用與儲存的深科技技術


5. 植物肉或地產地銷等食物創新


6. 永續材料


7. 循環經濟


8. 供應鏈的透明化與數位化


9. 碳足跡透明化的數位工具


10.適應氣候變遷的做法

 

波士頓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暨全球資深合夥人徐瑞廷表示,新創有十大機會解決永續議題。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綠藤生機與聯齊科技就可以視為是完全不同的永續創新路線:前者更像是「產品創新」,而聯齊科技則是串連綠電能源與數位工具的「服務創新」。

 

「我一直在找有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賺錢、又會對環境好的,」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涵睿回憶當初創業時的情景,「我覺得這兩件事情不是對立的,他們必然有個交集點,那個交集點就是機會。」

 

至於如何把握機會?鄭涵睿以循環包裝為例,像是聯合利華等龍頭公司訂定的減碳計畫,綠藤生機其實都已經做到了,但並不是綠藤比大企業更厲害,而是新創包袱更少、更具彈性,這就是新創的優勢,也是給大企業下的「良性競爭」的戰帖。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涵睿認為,新創打造的永續產品能刺激大企業,促成良性競爭。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則提到,找到「企業沒有你會很痛苦」的題目,那你不但能做永續的題目,也可以永續生存下去。

 

「台灣58%的碳排來自用電,所以如果使用綠電,那企業離淨零碳排其實就很近了。」顏哲淵說,企業普遍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使用綠電、更不知道怎麼分配才是最具效率的,因此聯齊科技打造了物聯網節能,透過可視化平台顯示用電情形,更以AI運算最佳化的用電配置,這時企業便不可能離開這個服務。

 


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則認為,新創必須讓企業覺得「不能沒有你」。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從教育與人才開啟地方創生的正向循環

 

「就像新創一樣,投資比補助更重要,這樣才能永續發展。」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提醒,新創的永續生存之道並不限於科技應用,地方創生創業同樣適用,「深度生活體驗、納入長輩的全齡共創計畫,才是該投資的。」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認為,地方創生就是地方永續的概念。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以社會陪伴及教育出發的甘樂文創,便是站在在地人才教育第一線的品牌,創辦人林峻丞提到,甘樂文創不間斷的陪伴計畫希望彌補三峽區家庭失能的問題,更致力於實踐職人計畫,希望在地傳產與學校教育結合,「像之前我在三峽清水祖師爺廟辦活動,突然有個國中生跟我侃侃而談三峽的歷史,我才知道教育的力量,也是地方創生的基礎。」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提到,教育是開啟地方創生的關鍵。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木酢達人創辦人陳偉誠則表示,台灣每年丟掉的木材有1,000萬公噸,卻也每年進口600萬公噸的木材傢俱,「我能不能把這些廢棄的木材循環利用?」陳偉誠從找木料、請師傅剖木開始進行,卻發現單靠老師傅作業的成本非常高昂,必須要結合全民共創的地方創生概念,請木作師傅教有意願學習的年輕人,再結合自己的電商平台販售,才完成了木材的循環,也創造了人才的永續。

 

木酢達人創辦人陳偉誠從自己的例子說明地方人才與產業永續如何實踐。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家咖哩創辦人任聿新提到,在花蓮石梯坪種植出來的海稻米如果賣不掉,通常就是變成有機肥,儘管這些海稻米可能不漂亮、可能比較貴,但是與一般稻米無異,如果家咖哩能夠以地產地銷的概念買下他們剩餘的稻米,不只解決了阿美族在地農民的問題,也延續了他們繼續種植的心,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品牌。

 

任聿新表示,如果家咖哩單純以商業的角度思考,少了繼續栽種的在地農民,之後反而需要購買外國的稻米,長期來看反而是增加成本的。

 

家咖哩創辦人任聿新以花蓮石梯坪的例子說明,地方永續就可以打造品牌。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台灣離永續還有多元?媒體行動與「過客」思維是關鍵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認為,永續不只是企業、新創、政府或在地人才的責任,因為單一個角色不可能解決永續的問題,需要靠「夥伴關係」才能實踐。

 

媒體就是相當重要、台灣也相對薄弱的一環,「媒體猶如聚光燈,往哪裡照民眾就往哪裡看,而且媒體更是背負著傳遞資訊與溝通的任務,除了新創自己要說故事外,媒體也要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民眾看得懂永續這題。」

 

羅國俊認為,「永續」這題首先要讓大家認知的,是我們應該要從一個地球佔有者思維變成租用者思維。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提到了媒體在永續生態圈的重要性。圖片來源 : 林衍億攝影

 

「很多人問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未來十年會有什麼改變,他的回答卻是:為什麼沒有人問我什麼不會改變?」鄭涵睿表示,貝佐斯會這麼說是因為不會變的東西可以幫助你聚焦機會、並完成自己的目標,「所以大家可以去看一些不會變的東西,才能在永續與獲利之間,創造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延伸閱讀:

靠延長舊衣壽命帶來10億營收,潮牌Patagonia怎麼兼顧商業與永續?

薯餅缺貨也跟ESG有關?全球資源短缺、剩食問題加劇,新創公司如何翻轉永續問題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