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保時捷、賓利、奧迪全被扣留!福斯捲入中國新疆強迫勞動爭議,一文看懂到底怎麼回事

保時捷、賓利、奧迪全被扣留!福斯捲入中國新疆強迫勞動爭議,一文看懂到底怎麼回事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2-17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汽車大廠福斯集團(Volkswagen)旗下有數千輛保時捷(Porsche)、賓利(Bentley)、奧迪(Audi)等名車在美國港口被扣留。

原因是一家汽車零件供應商來自中國可能涉及強迫勞動,美國依據《2021年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禁止進口在西部新疆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

人權嚴重違規將終止供應商關係

 

福斯汽車在發給等待新車的客戶信中,指稱「一個較大控制單元中的小型電子零件將被更換」,但沒有具體說明該零件的來源。 

 

福斯汽車發聲明指出,福斯「非常嚴肅地對待公司內部和供應鏈中侵犯人權的指控,包括任何強迫勞動的指控。福斯強調:「當收到有關旗下一家供應商的指控資訊後,我們就一直在調查此事,我們將澄清事實,然後採取適當措施,若調查證實存在嚴重違規行為,不排除終止供應商關係。」

 

報導指出,福斯汽車在中國供應鏈中發現的強迫勞動問題特別敏感,因福斯汽車在中國稱「大眾汽車」,與中國合資企業上汽集團2013年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合資設廠,但長期面臨來自國際人權組織和投資者越來越大的壓力。

 

福斯新疆廠審計調查報告:未發現強迫勞動

 

去年12月,德國福斯委託審計公司對新疆廠進行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指出,福斯的新疆工廠沒有發現強迫勞動的跡象;不過,投資者仍盼提高透明度。

 

福斯汽車公司稱,該生產基地目前只有約197名員工,只負責為交付車輛做準備。廠內已停止汽車生產,員工人數也從650人縮減至如今的規模。

 

勒寧表示,審計人員雖可在現場自由行動,但他也承認,在中國進行此類獨立調查面臨特殊挑戰。「我們的任務僅限於上海大眾(新疆)汽車有限公司的197名員工。」

 

審計報告指出,在197名員工中,約四分之三是漢族,47人屬於少數民族,其中多數是維吾爾族人。在審計公司完成對大眾新疆工廠的調查後,投資者要求福斯汽車提高透明度。

 

人權觀察近日也釋出最新報告警告,汽車製造商購買該地區強迫勞動受害者生產的鋁,存在強迫勞動的風險。 

 

不只福斯,特斯拉、豐田可能也都用了違反人權的鋁料

 

人權觀察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汽車製造商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比亞迪、豐田和福斯在內均未盡可能減低其鋁料供應鏈使用維吾爾族強迫勞動的風險。

 

這份99頁的報告《怠於注意:汽車企業淪為中國強迫勞動共犯》發現部分汽車製造商屈服於中國政府壓力,在其中國合資企業採用的人權和負責任採購標準弱於其全球業務,致其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的風險增高。

 

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在規劃其鋁料供應鏈和識別強迫勞動關聯方面做得太少。

 

「汽車企業根本不知道它們的鋁料供應鏈與新疆強迫勞動的關聯程度,」人權觀察企業責任高級研究員兼倡導員吉姆・沃明頓(Jim Wormington)說。「消費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汽車可能含有與新疆強迫勞動或其他人權侵害有關的原料。」

 

解密福斯、新疆、鋁產業關聯

 

人權觀察報告指出,位於中國西北的新疆地區、鋁產業和強迫勞動之間的關聯,建立在中國政府推動的勞動力轉移項目,這些項目將維吾爾人和其他突厥裔穆斯林轉送到新疆和其他地區從事強迫勞動。

 

人權觀察檢視了網路上的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公司報告和政府聲明,發現新疆製鋁業者參與勞動力轉移的可靠證據。

 

人權觀察還發現證據,顯示有些為新疆製鋁業者供應煤炭的化石燃料公司,接收勞動力轉移而來的工人在它們的煤礦場工作。新疆的鋁冶煉廠依賴該地區豐富且高污染的煤炭供應,為能源密集型的鋁生產過程提供燃料。

 

2023年中國國內外製造商生產和外銷的汽車數量高於任何其他國家,人權觀察指出,中國政府從2017年開始在新疆實施危害人類罪行,包括任意拘禁、強迫失蹤以及文化與宗教迫害,並使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裔穆斯林族群在新疆內外遭受強迫勞動。

 

人權觀察進一步表示,中國試圖把新疆打造成工業中心,新疆的鋁生產量從2010年近1百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6百萬噸。目前,中國生產的鋁占全球供應量百分之9,其中逾百分之15產於新疆。

 

鋁料被用在數十種汽車零部件,從引擎本體和車架到車輪和電池鋁箔,這些零部件不僅供應中國製造商使用,也外銷到全球各國汽車製造商。

 

新疆生產的鋁大多被運往中國其他省分,與其他金屬熔製成鋁合金,以供汽車和其他產業使用。鋁錠一旦被熔化並混入其他金屬之後,就不可能查出是否全部或部分來自新疆,以致沾有污點的鋁可以進入中國和全球供應鏈而不被偵測出來。

 

新疆生產的鋁錠是由大宗商品貿易商收購後再出售,使得新疆和全球供應鏈之間的關聯更加不透明。

 

汽車大廠不能做強迫勞動調查嗎?

 

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商嘉能可(Glencore)告訴人權觀察,該公司從新疆一家鋁冶煉廠購買鋁料售予中國國內客戶,但表示「我們認識到與新疆有關的強迫勞動風險」,並稱已對該供應商在新疆的設施做過盡職調查。

 

根據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汽車企業有責任確認、防止和緩解出現在其供應鏈上的強迫勞動和其他人權侵害。

 

人權觀察指出,新疆的高度壓迫和監控,包括對勞工和審查方的威脅,造成汽車企業不可能就強迫勞動指控進行可信的調查,從而考慮採取補救措施。

 

各汽車企業應當檢視其供應鏈,並與任何被發現從新疆採購零件或材料的供應商斷絕往來。

 

有些汽車製造商主張,由於它們並未經營或控制其中國合資企業,較難解決其合資企業供應鏈牽涉新疆的問題。

 

德國福斯汽車與中國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SAIC)成立合資企業並握有百分之50股權,但該公司告訴人權觀察,由於德國的供應鏈法律只適用於公司對其享有「決定性影響力」的子公司,故該公司毋需承擔法律責任。

 

然而,德國政府的指導原則定有一套標準可供確認一家公司是否享有「決定性影響力」,其中包括「子公司是否製造和開發與母公司相同產品或提供相同服務」。

 

上汽福斯公司為中國市場生產福斯品牌汽車。德國相關法律適用於福斯汽車的直接供應商,因此也可能包括上汽福斯。

 

根據聯合國指導原則,參與合資企業的公司也有責任利用其影響力,解決合資企業供應鏈上的強迫勞動風險。福斯汽車表示,該公司「有責任⋯⋯利用對其中國合資企業的影響力來解決人權侵害的風險」。

 

但當被問到上汽福斯與新疆一家鋁生產商的潛在關係,福斯公司回應說:「本公司作為非控股股東,對上司福士的供應商關係並不享有透明度。」福斯汽車表示,該公司對其直接控制的中國以外業務已將鋁零件供應鏈檢視列為重點,但坦承對該公司所生產汽車中的鋁料來源仍有「盲點」。

 

通用、豐田、特斯拉怎麼看?

 

通用汽車、豐田和中國汽車企業比亞迪均未答覆關於監督中國合資企業、供應鏈檢視或其鋁料來源的問題。

 

通用汽車僅表示:「通用汽車致力於執行盡職調查,並與同業夥伴、利害關係方和有關組織通力合作,解決本公司供應鏈內與強迫勞動有關的一切潛在風險。」

 

特斯拉的上海工廠生產汽車銷往中國國內和國外市場,該公司表示曾「多次」檢視其鋁料供應鏈,均未發現強迫勞動事證。然而,該公司並未說明其汽車尚有多少鋁料來源不明。

 

一些汽車產業從業人員和責任採購專家仍以匿名方式向人權觀察表示,中國政府的報復威脅導致各公司不敢向其中國供應商或合資企業提出與新疆強迫勞動潛在關聯的問題。中國政府已經對一些協助企業調查其與中國人權侵害(包括新疆強迫勞動)潛在關聯的公司或個人啟動刑事調查。

 

人權觀察表示,中國政府對審查的敵視態度,凸顯其他國家政府必須加強關注企業在中國尊重人權的情況。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幾個司法管轄區已經通過或計劃立法禁止輸入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各國政府也應立法要求企業揭露其供應鏈並查明與人權迫害的潛在關聯。

 

「中國居全球汽車產業的主宰地位,各國政府必須確保在中國製造汽車或採購零部件的公司不因中國政府對新疆的鎮壓行為而沾上污點,」沃明頓說。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