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猶太人致富金律》一書中,富足的定義分為四個象限。外在方面,是「財富」累積與被人「尊重」;內在部分,則是影響或幫助他人的「力量」,與追求增長的「智慧」。「我自己的體會是,當內在富足,就可以成為外在富足的動力,也會讓外在的富足更穩固。」陳郁瑄對富足持如此見解。
陳郁瑄在雲林農村長大,有5個兄弟姊妹,她排行老么,小時候也經常得下田幫忙;自小學業優異的她,12歲後跟著大她八歲、當時讀大學夜間部的姊姊去台中念書,養成了獨立的性格。至於大學會念法律系,其實與她的俠女性格、成長背景大有關係。
「務農很辛苦,但那些農民常常被合約綁架,吃了中盤商的悶虧,那時我就暗自立志要保護這群人。」法律,成了她追求目標的武器。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她也曾在相關領域工作了幾年,「但我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即使我負責的官司獲得勝訴,也不見得就是我期待的正義。」內心的天人交戰,讓她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
她的人生是一連串的驚嘆號,原本立志當律師、法官的她,30歲那年卻意外選擇先成家,陸續生了兩個孩子,當了5年全職主婦後,她決心重返職場,加入富邦人壽,從法律專業人士變身保險業務。對於這個另類的換軌決定,陳郁瑄解釋,「我的公公因為一場意外半身癱瘓,由於他有完整的保險,讓全家財務無虞,這讓我意識到保單規畫的重要性。」她認真地說,她想證明保險可以是種「大愛」。
當然,入行初期,很少人能相信這位「嫁得不錯的法律學霸」真能扛住業務壓力。她的印象很深,「加入富邦人壽後,我曾經受到另一家金融同業的高層賞識,破格找我面談。記憶中,那名總經理跟我談了兩、三個小時,最後卻沒錄取我。」她回憶,當時對方提出的理由是:「妳的學歷高、又不缺錢,還有個科技業老公⋯⋯,在挫折頻繁的保險業,很難成功。」
▲(攝影/吳東岳)
不搏感情、不做人情保單
陳郁瑄事後分析,對方或許說得有幾分道理,但她就是不服氣,緊握著因為早年務農而有點粗糙的雙手,眼眶泛淚地說:「當下就是覺得被瞧不起,感覺好像被狠狠打了一拳!」隔天起,她就下決心只給自己一年時間,一定要在保險業獲得成功。
「我每天6點起床,從淡水山上開1小時的車,準時8點到公司接受各種訓練課程,早會結束後就立刻整理重點、請教資深同事,然後開始研讀保險專業書籍。」她說,從公司的商品結構到成功者的經驗心法,「前後閱讀超過30本的書,就是要逼自己快速進入狀況。」
此時,法律固然不再是她用來保護鄉親的武器,但法學訓練打下的邏輯基礎,成為她在保險業務領域披荊斬棘的利刃,關鍵,在於她能用淺顯的方式解讀艱澀的保險內容。「跟我談保險,其實會很有效率的。」她笑說,自己從不做人情保單,開發新客戶時更不靠刻意耕耘「搏感情」,「我只跟客戶約在午餐時間,往往只要一、兩頓午餐,就能很完整地說明。」
「就這樣3個月後,我在公司的獅子盃競賽中成為全國新人第一名!」接下來的3個月,陳郁瑄就獲得業界僅1%保險業務員能夠達到的年度MDRT百萬圓桌殊榮。
別誤會,雖然往往只跟客戶吃頓午餐就能說明保險內涵,但論起客戶服務,陳郁瑄也是絕對暖心,「只要是為客戶好的事,她就全力以赴,拚到生病也會使命必達。」跟著她13年的祕書蘇函千如此形容。而陳郁瑄對此則說,「建立『信賴存摺』至關重要。」
她舉例,有一次某位客戶半夜十二點來電,哭訴父親在上海重病,當地醫院卻無法找到病因,「我努力打通層層關係,終於喬到華航的特殊機位,協助客戶父親火速返台就醫。幸好就醫即時,否則就要終身洗腎了。」
另一個經驗是2015年「八仙塵爆」事件,「當時我的一位客戶受傷了,但是他早期買的保單因為沒有繼續繳費而停效。」面對客戶家人的哭訴,這位法律人雖然明知「依照契約不可能理賠」,卻靈機一動提出另一個契約條文之外的雙贏解方。
「我跟那家保險公司溝通,大意是,你們已經為八仙塵爆意外做了許多公益捐獻,而這名客戶只有50萬的保障,若你們能破格理賠,從公益的角度來講,也是樹立一個良好企業形象的絕佳機會。」就這樣來來回回幾趟,這名客戶最終真的獲得理賠,也陸續幫她轉介紹許多優質客戶。
▲(攝影/吳東岳)
長期捐款無國界醫生、偏鄉小學
6年前,陳郁瑄創立了個人的保經事務所,開始做差異化經營,除了保險經紀人執照,也陸續考取CFP財務顧問、RFA退休理財規畫顧問等,現在,她對客戶的價值不僅是理財顧問,甚至已升格成「人生顧問」。
「小從孩子求學、出國,大到家裡的財務配置,資產要不要傳承給下一代,甚至在美國第二國籍上的拋棄考量,都會諮詢我的意見。」陳郁瑄笑著說,在事業穩腳步後,她也長期捐款無國界醫生、資助偏鄉小學,她說,自己就是出身偏鄉的孩子,當然希望幫助更多需要的人,這樣的回饋,才是富足兩個字的最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