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熱門電影《82 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角金智英原為一名抱有理想的職場女性,隨著步入婚姻、生下孩子,迫使她放棄原有的夢想與喜好,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為了照顧孩子忙進忙出,就連逢年過節,其他家人都聚在客廳聊天,她卻仍獨自在廚房打理家務;好不容易擠出休息時間,出外買杯咖啡享受難得的清閒時刻,卻被旁人笑稱是依靠丈夫生活、只顧帶小孩而無所事事的「媽蟲」。
這部電影就如多數亞洲女性的生活縮影,總被社會期待擔任養兒育女、打理家務的主要角色。翻開近 2 年勞動部勞動統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核付情形」可看出,請領育嬰假的女性人數約為男性人數的 5 倍,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風氣尚存於台灣社會之中。
根據吾思傳媒發布的《2020 育兒大調查》,每 10 位母親當中,就有 9 位為主要照顧者。然而,育兒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事,若是將這個擔子特別傾向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使甜蜜的生育成為沈重的負荷。
落實家庭分工,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為此,國內外政府與民間單位,紛紛從政策制定、社會創新等面向切入,促進更加友善的育兒環境。
在台灣,致力家庭教育的社會創新組織「雞湯來了」,便不時透過內容推廣與舉辦講座、工作坊的方式,推廣家庭如何有效溝通與分工。如雞湯來了所撰寫的文章《「家事」是「我們家」的事! 3 步驟重新調配家事分工》,即提供家庭成員檢視自身家務與育兒現況的步驟,助其找到重新分工的方法。
另一個社會創新組織「小村子」,則致力建置全面的媽媽支持網,透過「共玩、共食、共學」 3 種服務,讓學齡前的孩童能與年齡相仿的同伴玩樂、媽媽們也能一同做菜與學習,目的是提供缺乏自主時間的職業婦女、全職媽媽們互助與喘息的空間。
國際上,則可看到許多歐洲國家以政策切入,鼓勵每個家庭落實育兒的平等分工。如冰島自 1980 年代起開始實施男性請領育嬰假的制度,讓雙親各有 3 個月不能互相轉讓的育嬰假,至今成功打造「父職責任」之文化。根據 OECD 資料顯示,冰島的育嬰假請領人的男女性別比將近 5:5,堪稱是男女分工最均衡的國家。
而瑞典自 2016 年起,則將爸爸的帶薪育嬰假延長至 3 個月,若是爸爸沒有使用,也不能任意轉讓;同樣地,丹麥也祭出給父親的專屬帶薪育嬰假,並規定不得轉讓。這些政策制定,皆是為了鼓勵爸爸擔任育兒的角色,讓夫妻能分擔育兒的重擔。
越來越多國家擬定政策鼓勵爸爸擔任育兒的角色。來源:Josh Willink on Pexels
由女性主導生育權,年齡、結婚與否都不應是問題!
隨著時代變遷,傾向晚婚、或不婚的女性人數也逐步升高。而在科技日益進步的現代,以女性主導生育權的「懷孕科技」漸興,歐美國家吹起了「凍卵」風潮,為不婚主義、但盼能有孩子,又或是希望能主動掌握生子女時間的女性,提供冷凍卵子的服務。如美國的新創「Kindbody」,便提供女性事前諮詢、健康檢查、心靈諮商到卵子儲存、產後復工諮詢等一條龍式的服務。讓年齡與婚姻狀態不再成為女性生兒育女的限制。
而在文化較開放、政策相對完善的西方國家中,政府更適時調整觀念,提出相關的政策讓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樣的權益、消除歧視之產生,如法國、冰島、瑞典等國,其非婚生子女約有 50% 左右。
近幾年,國外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凍卵。來源:Kindbody 粉絲專頁
想要營造友善兼容的生育環境,促進兩性平權定是關鍵的基礎之一。政府可透過政策制定,促進家庭平等分工,讓養育孩子的責任更均等地落在父母雙方身上;企業也應理解育兒家庭的需求,營造友善的職場環境;而民間單位則可透過創新行動,促進大眾觀念的翻轉、提供育兒家庭更多的支持。
(此專題由社企流與永齡基金會共同企劃、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