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太陽升起就有錢賺!巴菲特也投資,綠能電廠20年穩定收益術

太陽升起就有錢賺!巴菲特也投資,綠能電廠20年穩定收益術
撰文: 股魚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10-05

台灣天然資源匱乏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如何獲得穩定的天然資源來轉換成充沛的電力供應一直是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而電力穩定供應這件事情有多重要呢?台積電對台灣很重要這大家都知道,要是哪天台積電宣布無法在台灣繼續研發先進製程要移轉海外的原因是台灣電力供應不足,我相信沒幾個政府官員敢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任內。

 

怎麼維持電力穩定供應是永續發展的重大課題,而從經濟部能源局資料來看(2018年),目前主要的發電型式以化石燃料為主,這也是空汙主要爭議來源。而核電佔整體的8.3%、再生能源則僅有4.6%。

 

 

而政府為了減少空汙與推動能源轉型計畫,計畫在 2025 年時將再生能源的部分由原本的 4.6%全面提高至 20%來達成轉型目標。

 

 

 

其中風力發電的部分選定以離岸風電的模式來達成也陸陸續續進行招標,這段期間讓風力發電相關族群(上緯、世紀鋼、永冠-KY、東元、台船等公司)有獲利增長的機會。

 

另一個重點則是太陽能光電,要從原本的0.6%大幅拉高到10%,是其中幅度最高的再生能源種類。

 

政府的綠能電力保證收購計畫

 

太陽能光電比例拉高,看似跟我們一般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這是錯的,因為其中藏了不錯的收益機會,下圖為經濟部能源局的頁面資料,有沒有看到「以固定優惠費率收購電能 & 使用壽命超過20年」這幾個字眼,就暗示了可以通過「賣太陽能電力」的行為來獲得電費價差。

 

(資料來源:經濟部)

 

依照經濟部108.12.31 (經能字第10804606140號)公文內容,太陽能光電經核准後將依申請時費率連續收購20年。這表示當太陽能發電系統設置完成後政府保證收購20年,這20年只要太陽每天照常升起就可以持續收到政府的收購費用。

 

(資料來源:經濟部與台電)

 

發電自用還是回售哪個划算?

 

太陽能發電後能不能自用,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我們要了解賣給台電可以賺價差,自己用的話就純粹是環保愛台灣。我用一張簡易表費率表來說明:

 

▲家庭自用每度電成本參考2019年台電統計資料(家庭平均每月用電292度、每月電費736)

 

各位都是投資人,這很顯然的發電自用是不划算的。將太陽能發電的部分賣給台電、自己用一般的電力中間一來一往就有價差可以賺,這就是太陽能發電獲利的精隨所在。

 

我很快的將重點整理一下:

 

1.設置後政府保證收購20年

2.每度電收購成本約4元/度

3.賣台電綠能改用一般電力價差空間為1.48元/度

 

看到這邊眼睛有沒有為之一亮,要是自家是獨棟之類有現成的屋頂空間可以用或是像這種工廠屋頂改放太陽能板,就可以幫自己或是工廠多了一筆額外的收入進帳,還可以順便幫助政府進行能源轉型計畫,可說是一舉兩得。

 

世界瘋綠能,巴菲特也投資

 

巴菲特是個價值型投資人,非常重視每一筆投資獲得回報的潛力是否巨大。當他覺得投資收益的可行性高時就會大筆投資進場,而過往的數據也顯示其眼光獨到精準。

 

而太陽能電廠投資這件事情也是他認可的投資模式並參與投資計畫。

 

在2020.05月時美國內政部批准股神巴菲特投資的太陽能事業。這個全美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位於內華達州、斥資約10億美元該計畫命名為「雙子星太陽能計畫」(Gemini Solar Project ),日前已獲得巴菲特掌舵的柏克夏海瑟威子公司 NV Energy 與私募股權公司 Quinbrook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投資並簽下為期25年的協議,承諾購買該電廠約690百萬瓦(MW)的電力。

 

除此之外,連品牌廠商也要求其相關供應商必須採用一定比例的潔淨能源(潔淨能源,指的是風力、太陽能、生質燃料電池及低衝擊的水力發電)。

 

(圖片來源:網路)

 

從各種角度來看,提高綠電比例、強制要求供應商加入潔淨能源的行列都是勢在必行的進行式。從這些訊息來看綠電的需求將隨著時間而上升而我們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來看,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加入綠電供應的行列來獲得20年的收益保障則是目前要去思考的問題。

 

看到機會在眼前卻無法參加豈不令人扼腕?

 

設置維護很麻煩,交給專業處裡

 

當要開始加入之前,其實滿坑滿谷的問題就會湧來,像是:

 

1.怎麼找場地?

2.怎麼購買太陽能模組板?

3.怎麼申請設置?

4.怎麼聯網發電?

5.後續怎麼維護?

6.到時不想投資了,怎麼拆除回收?

 

每一個環節都會讓你頭痛的要死,而其中最讓人困擾的就是後續維護啦。太陽能電板這種東西設置後會發生什麼鳥問題,就讓我這個遠赴海外親手打造太陽能電板並通過德國TVU認證的專家來告訴你(想當年我也是對綠能產業有實質貢獻的)。

 

▲筆者當年親赴海外工廠打造可發電運轉的太陽能板

 

維護運轉的鳥問題如下:

1.環境灰塵造成透光率下降

2.太陽能逆電器損壞

3.玻璃爆裂

4.鳥大便造成線路腐蝕與局部遮光異常

5.電池片運轉擊穿

6.單一電池片效率異常

7.日照角度設定不良

 

真的要列還有很多,我只是要告訴你,這些東西交給專業的來就好。不然光每天在那邊擦太陽能板維持光電效率就會煩死你。

 

(圖片來源:中租全民電廠 – 開放認購型電廠運作架構)

 

而國內廠商的部分有多家公司都有協助運營太陽能廠的服務。你就把他想像成該公司找你們集資弄一個太陽能電廠,然後再依據投入金額分配售電的利益。

 

這樣一來,只要當個單純的投資人就好了。不需要實際去面對電廠運營過程中的那堆鳥事情,當然你有時間有毅力想要自己來,我也是不反對的。

 

而國內的主要幾個廠家為

其中投資想要「純投資」而不介入營運的話,那有中租-全民電廠方案與陽光伏特家這兩家公司可供選擇。當然還有其他廠商有提供類似的服務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自行再深入了解,本文就不一一介紹。

 

在每個投資案中都會標示「預估」內部報酬率的字眼。所以投資人在行動前要先將預估兩個字先看清楚,因為預估就表示不見得會達成該數字目標,表示在理想狀態下可能的數字。

 

以太陽能電廠來講,預估報酬率有三個關鍵因子:

 

1.每度售價 (每度可以賣多少錢)

2.日照時間 (每天實際可發電的時間長短,會影響總發電量)

3.維護費用 (老師是搞工程出身的,用A級料與B級料的差異就在於,一個是前置成本貴後續維護便宜、另一個則相反,我的觀念上是寧可一開始用A級料將錢花在打造高品質上也不要在維護上花功夫換零件)

 

在電廠投資案上,太陽能板認購者一開始並無法獲得各項關鍵數字的實際狀況,通常是認購後報表開始產出再回推時才會了解實際面貌。尤其是矽晶片型的太陽能面板不能設置在太熱的地方,不然雖說日照時間會增加,但是總發電量卻是下降的(沒想到吧,太熱反而造成發電效率下降,因為太陽能發電是光轉電,熱反而會造成效率下降),所以設置的地點是否正確是門學問,不要看到太陽電廠設置在台南、屏東等炎熱且日照量大的地區就以為發電狀況一定是最好,事實上可不見得。

 

我還是提醒一句,交給專業的來處理,我們只要當個快樂太陽能板認購者就好。至於廠商怎麼挑,我會建議從「20年營運」這個角度切下去想,廠商要是做到一半出問題了那投資就打水漂了,挑個規模夠大有集團資源支持的,才是穩定收益20年的關鍵因子。

 

那至於收益狀況,我以一個案例來計算(如下圖)

 

(圖片來源:中租全民電廠 – 收益率預估網頁)

 

-每一片太陽能板成本:17,000

-持有時間:20年

-到期現金總收益 : 24,820

-相當於每片每年收益:1,241

-回收年限:13.7年

-年化現金殖利率 : 4.6%

 

這相當於是高現金殖利率的投資概念,因為政府保證收購的關係,只要認購太陽能板就可以有持續20年的現金流入(協助營運廠商不能倒,這很重要!)。

至於幾個衍生的問題:

1.若不繼續持有能否轉售?

ANS:視協助運營的廠商是否提供該服務

 

2.20年到期後能否繼續出售電力給台電? 

ANS:視協助運營的廠商是否提供該服務

 

3.遇到颱風雨天災損壞怎麼辦?

ANS:檢查購買合約是否包含產險

 

4.未滿20年太陽能板損壞怎麼辦?

ANS:購買時須簽維護合約,請確認實際合約內容是否包含損壞替換

 

5.有些廠商開出的回報率很高,是不是比較好?

ANS:投資一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別人開4.5%、其他廠家開7%,你要確認是否有其他隱含費用需自行處理(耗材自行替換、面板自行清潔、自行投保產險等等狀況),政府的簽約回購電價是固定的,若兩家廠商提供的回報率預估差異很大時通常是合約保障的程度不同所造成。

 

6.大廠商與小廠商怎麼挑?

ANS:太陽能發電收益持續20年,以範例來看至少需要14年才能完全回收投入資金。若中間廠商倒了就血本無歸,以大公司為主較有保障,不要貪圖「預估」的高收益率而選擇小廠商。

 

其實看到這邊,有個重要觀念要告訴你。太陽能電廠的「協助運營」的廠商真的很重要,好的廠商陪你一起賺錢上天堂,壞的廠商讓你出錢住套房。除了股票市場外,還有沒有其他穩健收益的選擇呢?綠電投資正在興起,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廠商的專案網頁資料來研究一下吧!

 

作者簡介_股魚

台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財經班講師

財訊贏家養成班講師

今周刊財經班講師

經營臉書專頁「股魚-不看盤投資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巴菲特也按讚,中租綠能電廠20年穩定收益術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