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有著俠女性格,重新詮釋「公益」!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董陳藹玲:我最想的還是當一位母親

有著俠女性格,重新詮釋「公益」!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董陳藹玲:我最想的還是當一位母親
撰文: 許雅綿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攝影:陳弘岱、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 日期:2020-02-27

「年輕的時候,除了當記者、當俠女是我的夢想之外,其實我更想要當媽媽,因為身為一位女人,當媽媽是上天賜予非常好的禮物,是權力也是責任。」

留著俐落短髮、臉上帶著微笑,說話語氣和緩的是陳藹玲。曾是知名主播,27歲嫁給富邦蔡明忠後,育有兩子兩女,便走入家庭、投身公益,擔任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掌舵基金會30年。

 

她長期關心青少年教育、文化環境,曾出書《何必含著金湯匙》分享自己的教養經驗,一直致力青少年教育,執行包括青少年發聲、巡迴電影學校等計畫,希望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並關注青少年媒體素養的培育。

 

2013年,陳藹玲更號召兩百多位媽媽,共同成立了「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希望藉由充分揭露核電廠資訊,代表中性民眾提出疑問、尋找正確資訊並做出正確選擇。

 

然而,2013年是反核運動關鍵的一年,同樣對陳藹玲來說,也是關鍵一年。「2013年反核之後,我就退到幕後我希望做一位支持者就好,」陳藹玲語重心長說:「我們這一代,應該要交棒給下一代。」

 

 

公益,是工作也是熱愛

 

「我特別不想講『公益』,對我來說,就是我的工作、我的熱愛,我沒有特別把它當作是Charity〈慈善〉,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陳藹玲堅定地說。

 

1990年在公公〈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授權下,陳藹玲協助籌辦富邦文教基金會,至今成立已30年。做了很多活動,包括網羅一群優秀的導演拍攝青少年節目,用影像來說故事,做了「我,十七歲」節目、與世界接軌拍攝《我的24小時》十分鐘短片,呈現青少年不同的生活樣貌、親子關係及同儕間的互動等。

 

▲2009年《我的24小時II》首映,圖中為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圖: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

 

而在2013年反核運動之後,陳藹玲就退居幕後,鮮少接受媒體採訪,這次接受《今周刊》專訪,除了分享並重新詮釋「公益」之外,她也強調「應該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台。」

 

富邦文教基金會有9成是女性員工,「她們會願意做這份工作〈指青少年教育〉,不是因為賺錢,是因為她們的熱情,我經常勉勵她們:『不要加那麼多班,事情永遠做不完,要好好分配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個人』。」

 

▲富邦文教基金會每周二固定會議,陳藹玲會傾聽同事們的想法與活動執行經驗的反饋。〈圖片來源: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

 

陳藹玲也強調,現在是世代交棒的時候,「我做廣播節目的時候,訪問社會企業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女孩子,非常優秀,她們才是主力,請給她們更多的注意、報導和支持。」

 

過去,我們社會上所認知的「公益」,是慈善、非營利組織或是基金會等,但對她而言:「NO〈不是〉!應該要有更多的字眼去詮釋公益,像是社會企業、B型企業,甚至是發揮一己能力的、不是只有「自利」的,都是社會有需要的。」

 

公益是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以及想要、能做的事情,公益會隨社會的進步和演進有不同的意義。她說,過去我們求的是「豐富」,但下一代之後,要求的是社會的「共好、永續」。

 

「我們因為健康條件太好,也不服老,還沒退休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起來了,我們應該要有意識的創造機會,除了給年輕人機會,還要一起做,並做到共好、共事,」陳藹玲說道。

 

有顆當俠女的心,但最想的還是當一位母親

 

談及做公益的初衷,陳藹玲說:「其實是很自然的,隨著生命的腳步,生活的軌跡這樣走,因為結婚、生子,本來就在新聞圈裡面工作…」話鋒一轉,她分享為什麼年輕想當記者,是為了挖掘社會黑暗面,避免需要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東西,並利用公眾媒體的關係,希望值得關注的議題,能得到大家的討論。

 

自嘲年輕有「俠女」性格,但隨著時間歷練,她說:「俠女現在不存在了。小的時候很單純,認為有好的跟不好、有強的就有弱的,要扶弱,而好與不好,強和弱等界限應該畫在哪裡,是我後來慢慢學習的。」

 

社會常常在追求正義,但陳藹玲認為:「正義這兩個字,常常狹隘到有絕對的是非黑白,但年紀越大、看過的事越多,會發現需要的其實不是『正義』,而是『同理』。」

 

年輕當記者時追求「正義」,但進入家庭、全心投入基金會工作後,陳藹玲追尋的是「智慧」。她說:「人生到最後就是如何擁有更多的智慧、慈悲。」因為比起當記者、當俠女,她最想要當的是一位母親。

 

陳藹玲從小就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和基金會同事的小孩感情也非常好,孩子們都叫她「Irene媽媽」。

 

「我還沒結婚、更不知道要嫁給誰的時候,就覺得生養小孩,最好是二子二女,我很幸運結婚第二年就生下我的小孩,完全沒有計畫太多,就隨順因緣。」

 

陳藹玲27歲結婚,並順著腳步生養小孩,不過生完小孩還是有付出和奉獻的心,當時家族正在成立第一個基金會,所以成立初期她就進入了富邦文教基金會,在籌辦基金會的過程中,她的孩子也陸續出生。

 

曾有報導說過,長年掌舵富邦文教基金會,陳藹玲是以「媽媽」的心情出發,對此,她開玩笑地說:「沒錯,我現在還是用媽媽的心,只是老媽媽了。」

 

做媽媽比較容易「放下自己,去成全別人」

 

談及做公益和做母親的共通性,「做媽媽比較容易『放下自己、去成全別人』,這變得很自然,當想到的是對方的好,很多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絕對,」陳藹玲說,至少當媽媽,我不會覺得孩子要活我的生命,要照我的意思,甚至是完成我沒有完成的夢想。

 

她認為,很多事情都要用「同理心」去包容、去了解,以成就對方的心去做,而非是為了「英雄主義」。

 

「我現在很不喜歡接受個人專訪的原因,就是會覺得我們在塑造英雄,我們社會已經有太多的英雄了,不需要更多的英雄,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

 

對陳藹玲而言,公益是她的工作,而同時身兼太太、媽媽和媳婦的角色,一定要懂得「彈性變化」,自己有時候是可以排在後面,就像是球一樣,要丟來丟去,隨時思考要把什麼角色放在最上面、把什麼角色放在最下面。

 

「從自己的原生家庭走出來,如何去融入另一個家庭,而且是一位長媳,還有其他兄弟姊妹的時候,有很多要拿捏和學習的事情,這是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不管嫁入的是大家庭、小家庭,一定都是這樣子的,也是很平凡的,現在我走過來了,很開心。」她分享。

 

至於做媽媽對她最大的挑戰,是懷有腦部發育不全的老四。「他永遠是需要最多的,但為兼顧另外三個孩子,所以有時候還是需要把老四的需求放在後面,或是交給別人,我不能只能照顧他〈指老四〉,不能把全部的時間只給他,我還是要排給其他三個小孩,且要有一定的量。」

 

▲陳藹玲認為,女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盡量打開心房,看看內心的需求。(圖片來源:陳弘岱攝影)

 

或許是因為走過了,談及教養老四的過程,陳藹玲沒透露太多的情緒,但親眼見過陳藹玲照顧老四的珠寶設計師趙心綺〈Cindy Chao〉就分享:「很多中外的媒體問過我,最欣賞哪個女星,我其實講不太出來,因為我不是看表面東西的人,但這幾年接觸藹玲姐,看到她照顧小孩真的非常、非常的佩服,她內心強大的戰鬥力和健康的心理,我真的非常佩服。」

 

對陳藹玲而言,身為一位女人,很重要的是跟自己內心對話、觀察自己的情緒,並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學習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路,盡量打開心房,看看內心的需求」。

 

最後,陳藹玲想對所有為自己熱愛的事情而奮鬥的女性說:「就去做吧!不要光想不練,反正錯或對,只要做了就是往前一步,如果只是想的話,永遠就是個零。」

 

【女力新時代】發現更多由她創下的關鍵時刻​ → https://pros.is/M6JBH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