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淨零淘汰賽,台達能源以台達集團長年耕耘能源管理的深厚底蘊,推出從診斷、規劃到驗證的一站式節能改善服務,協助企業把隱形的能源浪費轉化為具體的成本節省與永續競爭力。
台灣企業的 4 大淨零挑戰
台達台灣區業務暨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觀察,台灣企業在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時,最常遇到以下4大挑戰。
其一是來自法規與供應鏈的壓力,產品碳放量的多寡,將會深深影響成本、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客戶的合作關係。第二個挑戰源自於資本市場,倘若企業缺乏明確的淨零策略或碳管理制度,將面臨融資難度增加、評等下降等問題。第三個痛點來自內部營運本身。企業現有設備或設備使用方式,其實存在著大量的能源浪費,這些看不見的浪費正默默侵蝕企業獲利空間。最後一個關鍵挑戰是數據不足,許多企業缺乏完整用電資料,更沒有系統化的能源管理方法,導致節能改善方案常常難以落地,或即便做了也無法驗證減碳成效。
面對上述四大挑戰,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單點技術或設備,而是一套系統化解決方案。為此,台達能源整合台達集團在工業自動化、智慧建築控制、能源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技術,及集團累積多年的永續淨零推動經驗,打造從診斷、規劃到驗證的一站式節能改善服務,讓節能不再是一項零散行動,而是企業治理的一部分。
台達能源一站式服務,讓節能不僅「做得到」且「看得見」
張立業進一步說明台達能源的節能改善服務流程,第一步從諮詢訪談、建立短、中、長期節能減碳目標開始,緊接著團隊會進行現場診斷與數據蒐集、建立對後續管理所需的能源使用基線;其後,再由專業技師搭配精密儀器實地量測,用科學方法檢視設備能效、負載變化與洩漏狀況;並透過數據比對產線、時段與運轉行為,找出真正的能源熱點與異常耗能來源。掌握問題後,台達能源會據此提出具體改善方案,由專案管理團隊監造施工並控管品質,最終再依循國際標準 IPMVP 量測與驗證節能績效,確保成果能被量化、稽核與呈報。
從上述流程中,可以看出台達能源服務的兩大差異化特色。首先,以數據貫穿服務流程,從問題發現、方案制定到績效評估,都植基於數據量測與分析的基礎上。
舉例來說,一般節能業者可能僅依據電費或歷史用電記錄去判斷能耗問題,但台達能源會進一步蒐集現場數據,透過專業量測掌握設備的能源效率、負載變化與潛在洩漏問題,並搭配數據分析,從用電曲線、產量、時段等多面向比對,精準找出可能的用電熱點或潛在的異常能耗。
其次,以「企業可執行」為目標去設計節能策略,而非單純羅列所有節能方案。例如,團隊在規劃節能改方案時,會依照預算、改善前後差異與投資回收期,建議短、中、長期的多版本方案,讓企業能循序推動,避免因一次性投資過高而裹足不前的問題。
不只是節能服務,更以國際標準助企業克服淨零挑戰
「在一站式節能改善服務外,台達能源也以國際標準與專業認證為基礎,確保企業不只落實節能減碳目標,更能真正克服淨零挑戰,」張立業強調。
張立業舉例指出,台達能源的顧問團隊普遍具備 ISO 14064、14067、14068 等證照,也能協助企業進行 CDP 問卷評估、組織碳盤查與掌握產品碳足跡,助企業滿足法規及品牌商的要求。
此外,台達能源團隊也相當熟悉ISO 50001(能源)、ISO 46001(水資源)與 ISO 14001(環境)等國際管理系統,可以協助企業建立完整能資源管理制度,以提升 ESG 評比、取得綠色金融支持,並穩定投資人信心。
跨產業導入有成,宏于電機、佳和實業節能成效亮眼
目前,台達能源的一站式節能改善服務,已在不同產業中展現具體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積極推動智能配電與節能減碳的宏于電機。
該公司面對尖峰電價逐年上升,希望可以更靈活有效的調度內部用電與再生能源設備。為此,台達能源協助其整合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台達C系列表後儲能系統,讓工廠在白天運作時,可以使用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同時還能儲存午休時間的多餘電力,於尖峰用電時段再提供給廠內使用,如此一來,不僅提高能源調度彈性、降低用電成本,也成為宏于電機邁向表後微電網市場的重要示範。
.jpg)
宏于電機導入台達C 系列一體式儲能系統,提高能源調度彈性、降低用電成本。
另一個深具指標性的案例來自紡織業。佳和實業長期苦於設備老舊、效率低落等問題,台達能源在深入分析設備運轉與能耗曲線後,決定從系統整合著手,透過設備優化與參數調整去改善操作流程,寫下節能 28% 的好成績,設備穩定度與壽命也因此而明顯提升。
迎向淨零浪潮,企業不能再以「是否要節能」來思考,而是必須思考「如何持續節能」,而台達能源希望扮演的,不只是節能服務的提供者,更是企業邁向永續的重要夥伴,協助企業把危機化為轉機,把節能減碳真正變成一種長期競爭力。
.jpg)
台達能源透過設備優化與參數調整去改善操作流程,協助佳和實業寫下節能 28% 的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