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宜蘭每年長出300棟農舍,消失75公頃農地! 她發起「一坪地主計畫」 534人集資守護一塊田

宜蘭每年長出300棟農舍,消失75公頃農地! 她發起「一坪地主計畫」 534人集資守護一塊田
撰文: 儀璇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宋若甄 日期:2025-11-20

「過去這十年,每一年蘭陽平原都長了三百棟農舍。如果每一棟用750坪0.25公頃來算,每一年流失的農地就是75公頃,大概是三個大安森林公園。」

在宜蘭這片被譽為「世外桃源」的土地上,農田與農舍的交織,部分農舍走向民宿模式,悄然改變這片土地的樣貌。隨著農田逐漸被出售,農村文化也面臨消失危機。然而,在這片土地上,有一位女性正用她的行動,試圖帶來改變。她是宋若甄,慢島生活執行長,也是「一坪地主計畫」發起人。

 

 

臺北到宜蘭:一場回歸土地的旅程

 

宋若甄是宜蘭人,但她並非從小就與農田為伍。她成長於宜蘭羅東鎮,後來前往臺北求學與工作。然而,臺北的快速節奏與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讓她開始思考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臺北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趣。」她回憶道,「我決定任性一次,回到宜蘭,尋找另一條路。」

 

回到宜蘭後,宋若甄並未立即投入農業,而是先進入仰山文教基金會任職,做地方文史調查、社區營造,讓她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在基金會,她結識了現任慢島生活合夥人賴青松,一位在宜蘭深溝從事友善耕作20年的先行者,也是穀東俱樂部創辦人,推動半農半X斜槓農夫生活。賴青松的方式啟發了她,讓她開始思考:「或許,我也能成為一名農夫。」

 

 

一坪一坪買下來 集資守護農田價值

 

2017年,宋若甄透過「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正式成為一名友善耕作的農夫,但隨著宜蘭農地逐漸被出售,她感受到農田流失的壓力。「一塊2.5分的農地,現在可以賣到1200萬到1500萬,但如果種植水稻,一年的收入只有12萬,」她無奈地說,「我們如何與不動產產業抗衡?」

 

後來,她耕耘的其中一塊地地主也決定出售農田,宋若甄為保留那塊田的永續農業、友善耕作價值,發起了「一坪地主計畫」,邀請大家集資,一坪一坪買下來,並將「農育權」設定為她本人,她則以一瓶酒作為租金,確保這塊地在未來20年內維持農用。

 

這個計畫宋若甄透過臉書與募資平臺推廣,成功吸引534位地主參與,集資超過1500萬,守護了一塊即將被出售的農田。「只要有一個人反對,房子就蓋不出來。」

 

 

農田與農舍的衝突:農村文化的隱形危機

 

宜蘭農田的流失,不僅僅是數字的問題,更是農村文化的危機。宋若甄以自己耕作的三塊田為例,說明了農舍對農田的影響。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斜槓民宿的農舍出現,加上大家觀念不同,常有溝通上分歧,宋若甄表示,「農舍會擋住陽光,影響作物生長;農舍的圍牆會阻礙灌溉,甚至可能會影響其他農友使用水源。這些衝突讓農夫的日常變得更加艱難。」

 

她強調,農舍的興建不僅改變了地景,也改變了農村生活方式。「過去,大家都是農夫,彼此理解與合作;現在,使用者不同,衝突也隨之而來。」

 

 

一坪地主計畫2.0與農村永續

 

宋若甄與她的團隊正計畫推出「一坪地主計畫2.0」。這一次,他們將成立農企業,邀請更多農友共同承擔照顧土地的責任。「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讓更多人參與到農田的守護中。」

 

「一坪地主計畫」不僅是一個創新的土地守護方案,更是一場對農村文化的深情告白。透過集資與合作,她與534位地主共同守護了一塊農田,也為宜蘭未來種下了一顆希望種子。更多內容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AbO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