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如何靠集中供冷系統幫半導體廠省電20%、減碳12萬噸?相當於少10萬輛車碳排

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如何靠集中供冷系統幫半導體廠省電20%、減碳12萬噸?相當於少10萬輛車碳排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 Daikin 日期:2025-11-10

在氣候炎熱、土地稀缺的新加坡,節能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為提升工業區能源效率,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與大金冷氣共同打造的新加坡全國最大工業區域供冷系統。

系統每年可節省約20%用電、減少12萬公噸碳排放,並回收50萬立方公尺水資源,為新加坡推動低碳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新加坡最大工業區供冷系統啟用,年省20%用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最大規模的工業區域供冷系統於10月21日正式啟用,由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與大金冷氣(新加坡)合資設計、建造與營運。

 

該系統設於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宏茂橋科技園,總製冷量達3萬6,000冷凍噸(RT),預估每年可節省約20%製冷用電,相當於4.1萬兆瓦時(MWh)電力。


系統運轉後,每年可減少約12萬公噸碳排放,等同從道路上移除超過10萬輛汽車,並可回收約50萬立方公尺水資源,相當於200座奧林匹克標準泳池的水量。

 

 

集中供冷提升能效,助攻半導體廠邁向碳中和

 

該項目自2022年11月動工,因節能與永續設計卓越,獲頒「綠色建築標誌白金超低耗能」認證。此一集中供冷系統的設置,可提升半導體製造廠的能源效率與環境效益,協助意法半導體達成2027年碳中和目標。宏茂橋園區是該公司在亞洲的重要製造基地,具有高度製程用能需求。

 

新系統可為園區內五棟建築提供製冷服務,涵蓋面積約9萬平方公尺。透過中央閉環管網輸送攝氏5度與12度冷水,取代各棟大樓獨立的製冷機組,實現規模經濟與節能效果。

 

設計上,該系統採用9台串聯逆流製冷機組,每台具4,000冷凍噸製冷量,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冷水吸收工業熱後回流至製冷站,經大型機組將熱能傳至12座屋頂冷卻塔,透過蒸發散熱後再循環回製冷機組,形成高效的冷卻循環系統。

 

釋出空間再利用,引入水回收與減排系統

 

由於集中供冷系統取代舊有設備,園區釋出約4,000平方公尺空間。這些空間將規畫設置環保設施,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設備、水資源回收系統與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減排裝置,進一步推動廠區的永續發展。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表示,集中供冷是兼具創新與高效的製冷解決方案,能在滿足工業區製冷需求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與營運成本,也為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創造更多可利用空間。

 

持續升級系統,導入智慧能源管理

 

意法半導體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前端製造業務總經理李選振表示,未來,SP Group與意法半導體亦將持續合作,升級大巴窯工業區的製冷系統,預計今年底完工,目標為每年減少約2,140公噸的碳排放。

 

雙方亦將在宏茂橋與大巴窯工業區部署能源管理資訊系統,利用2,400個智慧電錶與多功能傳感器,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以進一步提升效率及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