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20年前棄日本博士,宜蘭當農夫! 他首創穀東吃米訂閱制,現再推「老家俱樂部」

20年前棄日本博士,宜蘭當農夫! 他首創穀東吃米訂閱制,現再推「老家俱樂部」
撰文: 儀璇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賴青松 日期:2025-09-25

在現代社會中,追求永續生活已成許多人共同目標。然而,如何將理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卻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

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從都市人轉變為農夫。他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生活轉變,更是一場關於永續農業與社區共生的探索。

 

從都市到田園:賴松的轉變
 

畢業自成大環工系、再攻讀日本環境法碩士的賴青松,常被稱為「碩士農夫」,他的職涯多元,曾擔任森林小學老師、臺灣生態研究中心助理及主婦聯盟副總經理。然而,這些經歷並未讓他找到真正的歸屬感。直到30歲時,他隨太太朱美虹搬到家鄉宜蘭,開始了一段全新生活。

 

在宜蘭,賴青松起初以接案日文翻譯維生,每天往窗外看到一望無際的農田,他逐漸發現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於是向岳父借一塊2分地,開始下田,當時他下午種植蔬菜與水稻,白天和晚上進行翻譯工作。

 

一天進行兩份工作,他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在田間工作後,發現自己回家路上竟在唱歌,這讓我意識到,這種平衡的生活能為自己充電。」

 

 

買米人=種米人 穀東俱樂部的誕生


2004年賴青松放棄在日本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回到宜蘭創穀東俱樂部。這是一個讓大眾參與農業的生產模式,也是台灣第一個農業訂閱制群眾募資。由賴青松向老地主承租土地、管理田地,穀東們預先認購米,並享有參與耕作權利,體驗從種子到餐桌的過程。

 

這種模式不僅讓都市人親近土地,得以放鬆平日工作中的壓力,也為宜蘭的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賴青松表示,「我們種出來的稻米幾乎都是給穀東們自己吃,這是一種『量身定制』的農業。」

 

 

友善農耕的挑戰與堅持
 

賴青松從一開始就堅持友善農耕,不使用農藥與化肥。但初始並未得到廣泛認同,許多地主抱持懷疑態度,甚至不願意將土地租給他。賴青松回憶:「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不用農藥怎麼可能種出稻米?」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賴青松的堅持逐漸得到回報。他不僅成功種出高品質稻米,還吸引越來越多都市人加入穀東俱樂部。2013年,政府取消部分休耕補助,不少地主更主動上門,希望將土地租給他。賴青松抓住這個機會,擴大規模,並開始推動「半農理想國」理念。

 

 

種田、種人、種村子 半農理想國成立

 

半農理想國不僅是農業生產模式,更是一種社區共生的生活方式。賴青松透過穀東俱樂部,將都市人與鄉村生活連結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社群。「在一個原本人煙稀少的鄉村,透過務農,重新長出了一個新的社區。」

 

這種模式不僅改變了宜蘭的農業面貌,也為永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賴青松認為,永續不僅是環境保護,更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

 

此外,太太朱美虹因熱愛烹飪,學了不少農村手路菜,像是「美虹豆腐乳」是她招牌名物之一,她也開了自己的餐廳,主打真材實料,菜色結合宜蘭特色,讓旅人都能深刻感受在地。

 

未來的計畫:老家俱樂部


隨著穀東俱樂部發展越來越成熟,賴清松的計畫也在不斷演進。他最近提出「老家俱樂部」概念,將自己曾居住的老房子分成十個股份,邀請股東共同參與…更多內容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0W0q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