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免廢商店開啟他「歸鄉」永續之路! 坐鴨母船遊舊冬山河、挖掘噶瑪蘭文化傳承…

免廢商店開啟他「歸鄉」永續之路! 坐鴨母船遊舊冬山河、挖掘噶瑪蘭文化傳承…
撰文: 儀璇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黃兵善 日期:2025-09-11

在宜蘭利澤這片充滿歷史與自然美景的土地上,有一段關於傳承與創新的故事。這不僅是一個地方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的深刻啟示。

好野人社區學校創辦人黃兵善,從台北走進宜蘭,透過傳統趣味小遊戲結合當地環境,帶領學生認識家鄉,在這片土地上播下永續種子。

 

從台北到宜蘭 一段意外的旅程

 

黃兵善,一個土生土長台北人,卻與宜蘭有著深厚緣分。

他的父親是宜蘭人,從小在冬山河邊村莊長大,父親經常與他分享童年故事:那些與水為伴的日子,抓魚、摸田螺,彷彿整個世界都圍繞著河流展開。這些故事在黃兵善心中埋下對宜蘭的嚮往,但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真正走進這片土地。

 

大學時期,黃兵善父母回宜蘭經營民宿。他開始在宜蘭舉辦各種活動,從一開始幫不要的家用品找新主人,在民宿前開啟免廢商店,擴大到整個社區的免廢市集活動,逐漸與當地社群建立起連結。

 

 

從活動到教育 好野人社區學校的誕生

 

隨著與當地居民的互動越來越深,黃兵善發現,宜蘭利澤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場域。這裡有豐富自然環境,也有深厚歷史文化,但這些珍貴資源卻逐漸被現代化掩蓋。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成立一個社區學校,讓當地學生與社區成員一起認識並保護這片土地?

 

 

2019年好野人社區學校正式成立。黃兵善與當地學校老師合作,透過實際體驗與互動,讓學生與社區成員深入了解宜蘭利澤自然與歷史,並培養他們對環境的責任感。每項課程設計充滿創意,從製作類似早期鴨母船的舢舨舟到划船遊冬山河。

 

「早期在宜蘭就是三步一小河,五步一大河,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鴨母船」黃兵善分享,如果是較淺的區域,當地居民會直接撐竿跳越過河流。

 

 

從傳承到創新 探索永續的可能性

 

好野人社區學校的成立,不僅是對傳統文化傳承,更是一種創新嘗試。黃兵善並不滿足於單純知識傳遞,而是希望透過「復權」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社區建設中。

 

他們鼓勵學生訪談家人,挖掘當地故事,並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些故事。這種由下而上的傳承方式,不僅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也讓他們成為文化傳承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也因有學生剛好是噶瑪蘭族人,所以讓黃兵善有機會走進部落認識該文化,並將它安排進課程體驗中。

 

「噶瑪蘭人不管到哪裡都會住在大葉山欖旁邊,所以復名運動時,很多人靠著大葉山欖回到宜蘭找到族人。」黃兵善進一步分享,大葉山欖是可以全利用的樹,噶瑪蘭人會去吃他的果實,樹幹還可以拿來做船跟蓋房子。

 

從宜蘭到全台 永續文化的未來

 

黃兵善的旅程,從台北到宜蘭,從活動到教育,從傳承到創新,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驚喜。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每一個人的一小步,都是永續地球的一大步。而好野人社群學校的存在,正是這一步的具體實踐。

 

未來黃兵善與他的團隊,希望將這套模式推廣到更多地方。他們相信,永續文化的傳承不僅是宜蘭的責任,更是全台灣共同的使命。更多內容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 https://pse.is/84t7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