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孟怡母親因一趟紐西蘭之旅,被當地自然美景所吸引,加上1990年代台灣社會安定度因素,決定將四個女兒送往紐西蘭念書。余孟怡從國中起在紐國生活,深受當地環境教育和生態保護影響。
紐西蘭環境教育的啟蒙
紐西蘭早在1970年代開始重視環保與垃圾分類,對余孟怡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在學校學習環保知識經歷,使她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同學間對大自然的尊重與親近,也令余孟怡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可在無家長狀況下,直接跳入海中游泳玩耍,更知道環境不能破壞,後來她發現這些都與開放獨立的家庭教育有關:家長從小就讓孩子自行探索世界,沒有過多保護。
從室內設計師到海洋倡導者
雖然余孟怡在紐西蘭待了12年,但仍覺得台灣才是家鄉,大學畢業後,她便回到台灣,在台北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由於嚮往大自然,余孟怡經常前往基隆外木山,這裡成為她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地方,但也發現台灣海洋十分美麗,卻有不少垃圾。
有次她在海邊目睹一位澳洲籍父親教導孩子撿拾垃圾情景,讓她深受啟發。「連國外人都在撿垃圾了,那我們呢?」隨後,她與當時還是男朋友的先生開始定期帶著垃圾袋前往外木山清理海灘,「利用早上陽光還不大時,撿垃圾2小時。」這行動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後來余孟怡淨灘到潛水勝地貢寮龍洞灣,直接學起水肺潛水,隨著潛水技術提升,她號召潛水夥伴在潛水活動中,進行海洋垃圾清理,成立潛水俱樂部,在台北開設潛水課程,之後帶領學生到東北角實作體驗。為省去台北、東北角來回奔波,余孟怡先是在鼻頭漁港開了潛水店並移居於此。
延續永續 鼻頭一號咖啡廳
由於東北角冬天易受東北季風影響,無法進行潛水體驗,為維持生計同時延續永續理念,余孟怡在潛水店附近開設鼻頭一號咖啡廳,結合潛水與環境教育。
鼻頭一號不僅是一家咖啡廳,更是一個推廣永續生活的空間。她強調,永續理念不僅是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還包括透過環境教育提高顧客的環保意識。
在咖啡廳內,余孟怡推廣環保理念,例如:提供租借杯或在疫情期間使用蔗渣做的杯子,並舉辦淨灘活動,讓顧客參與環保行動。她相信,透過這些活動,可讓更多人了解海洋保護的重要性,並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
永續未來
她的故事不僅是對環保的呼籲,更是對生活方式轉變的鼓勵。透過她的努力,鼻頭一號咖啡廳成為環保與社區共生典範。未來有何改變與可能?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xpm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