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馬崗遭遇土地收購公司大規模收購,要求居民拆屋還地,引發爭議,居民團結一致以自身具歷史意義的石頭屋,申請馬崗聚落文化資產,孰料只有兩棟被認定具保存價值。為了保住家園居民還拿出「土地使用費」收據證明,但法院需用字精準表明「租金」,否則單據不具任何意義。
策展、漫遊APP 石在工作隊的守護
此事件吸引文化保護者關注,其中文化工作者林奎妙2018年來到馬崗做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為當地人提筆寫資料,在認識這塊土地過程中,也愛上馬崗,因此決定與當時剛從德國返台夥伴--劇場工作者何睦芸、多媒體工作者陳衍良,成立石在工作隊以策展守護村落。
首先他們在當地辦小型展覽,讓居民以第三人稱視角看家鄉,孰料引起超乎預期的遊客到來引發迴響,讓三人信心大增,接著他們前往台北市中心策展,與城市裡的政策決策者做溝通,其中《浪來了旅遊接待會所》以大海作主軸,海女撿拾石花菜動作發想,展品皆放在地板,讓民眾蹲下翻找過程、猶如海女工作模樣。
此外,石在工作隊也推出「漫遊APP」,讓來到馬崗的旅人跟著當地人的聲音,走進石頭屋的崎嶇巷弄,聽這座漁村的故事,同時成員也把馬崗正面臨的拆遷問題融入,「私人土地,請勿擅入」即表示為被收購之土地,期待大眾一同關心馬崗。
祖先智慧傳承 百年石頭屋聚落
石頭屋聚落源於先人智慧,早期交通不發達,磚頭難以運送至偏遠馬崗,居民就地取材建石頭屋,經濟較差者搭茅草屋,為避受東北季風和颱風,房屋設計迴避風向,造就聚落蜿蜒如迷宮。
石頭屋主要用砂岩蓋成,其次還有珊瑚礁、咾咕石等,有良好的避風效果。林奎妙分享,她曾挑颱風天造訪、入住石頭屋,結果發現內外兩個世界,只要走進石頭屋,完全感受不出來外頭風雨交加。仔細觀察會看到房舍面海的牆上有一個觀浪窗,若海浪有異常變化,就能及時逃往高處。
岸邊採集生活 海男海女文化
馬崗還擁有即將失傳的海男海女文化,目前常駐馬崗約8名海女、年紀最輕者50歲,但林奎妙表示,有些從小在馬崗長大的海女、已離鄉工作,但常會在採集旺季回到馬崗,若加上海男、合計約有30名。
海男海女春夏季會以自由潛水方式至海中採集生物,如海膽,冬天則在岸邊採集石花菜、紫菜、滸苔,而海男通常也兼任漁夫,可開船至海中央放陷阱捕抓魚蝦。最稀少且珍貴的就是髮菜,採上岸經太陽曝曬乾燥後,一斤賣新台幣3200元,而當地人會用平底鍋超稍微煎一下,散發出海香即入口即化。
現在這些海男海女除了日常工作,還兼任導覽解說員,他們期待讓更多人認識馬崗,而是深入了解這裡的文化,因為「每個旅遊行為,都會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
為保石頭屋聚落,馬崗居民及石在工作隊還有哪些計畫?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8v7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