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近海漁獲量砍半!漁業與海洋保育平衡,還海行動2.0啟動:還給小丑魚一個家

台灣近海漁獲量砍半!漁業與海洋保育平衡,還海行動2.0啟動:還給小丑魚一個家
撰文: 朱姵慈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劉咸昌 日期:2024-04-22

近年來,海洋保育議題逐漸受到全球關注,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為了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今周刊宣布舉辦「還海行動2.0」,號召各界共同復育小丑魚、推動永續海鮮運動等,為海洋生態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今周刊「還海行動」已經持續三年1095天,號召全台企業、NGO組織至台灣各海岸進行淨灘,並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將所收集海洋廢棄物有效再利用,再製成環保商品開收認購,喚起大家對海洋環境保育、減塑減廢的重視、還海一片湛藍,去年更首次與潛水團隊合作,深入海底清除沉積的海洋廢棄物。

 

第四年的「還海行動2.0」將專注於海洋生物多樣性,特別關注全球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珊瑚白化事件。世界珊瑚礁每年經濟價值約 2.7 兆美元,在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珊瑚礁區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而小丑魚就是這個生態系中,重要的守護者。

 

秉持「健康的大海,一定有活潑的小丑魚」指標,今周刊與海漁基金會、諾貝爾生技等專家合作復育小丑魚,以人工培的方式讓小丑魚重返大海。

 

今周刊社長謝春滿。劉咸昌攝

 

今周刊社長謝春滿表示,澳洲大堡礁正面臨珊瑚白化問題,而台灣的台東、蘭嶼和墾丁野柳地區也發生珊瑚礁白化狀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除了持續進行淨灘活動,還希望透過放流小丑魚來還給這片海洋一個健康的家。

 

謝春滿說,今周刊於4月16日在綠島放流了100隻小丑魚,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復育海洋生物的艱辛,期待更多企業能夠加入這樣的努力。同時,我們也在推動永續海鮮飲食習慣,選擇支持海洋生態的魚類。

 

根據今周刊記者林良昇的調查結果,海洋保育和漁業經濟之間長期存在著兩難的情況,台灣野生魚類數量正急劇減少, 近十年已不到30年前的50%,而野生魚種的數量更是減少了70%。鯖魚的平均體長在連續三年下降後,到了2023年僅剩下26.9公分,遠低於以前的31公分。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來越難以享用到野生魚類。然而,消費者對此似乎很無感,因為進口魚類的需求正在增加,不僅不利臺灣漁業發展,導致漁民收入減少,更增加碳足跡,與國際推廣的永續理念背道而馳。

 

林良昇說,解決之道不在於停止食用魚類,而是選擇應該吃的魚類。因此,中研院學者邵廣昭提出了台灣海鮮選購指南,以幫助民眾做出更環保的選擇。

 

然而,一般大眾未必了解不同魚類對環境的影響,因此漁業署提出「海洋之心生態標章」,希望能夠透過這種標章來引導消費者。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評分項目包括了落實漁業管理40%和漁業永續15%。漁業管理方式包括禁漁區、禁漁期、船位回報和捕撈配額等;未來,海洋保育法可能會劃定更多庇護區,以保護台灣海洋環境。

 

還海行動負責人、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劉咸昌攝

 

還海行動負責人、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提出關於「還小丑魚一個家」以及推動「永續海鮮運動」的計畫。

 

王之杰表示,還小丑魚一個家是一項長達500天的生態工程,包括棲地調查、魚苗繁殖以及還海水族箱等活動,計畫方法包括認養還海水族箱、在辦公室共宿一個月,以及到合適的棲地請專業人士放流,並鼓勵親子一同參與,目標復育1000隻小丑魚。

 

同時,今周刊也積極推動永續海鮮運動,提倡還海便當和使用以海廢做成的還海便當盒。「淨灘的努力不能停,循環的生態保護也必須持續下去。」未來今周刊將在新北野柳的海王星碼頭舉辦了主題場,結合放流活動、淨灘和還海便當的方案。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致詞表示,他出身自理化老師,對於海洋保育議題充滿熱忱,現在在辦公室,他會穿著今周刊的海廢藍白拖鞋,提醒自己每天的行動都要能對環境有所貢獻。

 

新北市也積極展開海洋保護行動,新北市環保局也成立「藍海艦隊」,鼓勵漁船打撈海洋廢棄物和藍海資源回收站,並提供兌換有價環保商品的服務;同時也成立了淨灘合作社,提供淨灘各種工具如手套和夾子,方便民眾參與。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表示,這幾年實地探勘,會發現海很漂亮,但似乎少了什麼,沒有魚蝦貝類,過去我們熟悉的海洋好朋友消失了,而復育小丑魚帶來的招蜂引蝶效應,也吸引其他物種,例如石斑魚也靠過來了。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劉咸昌攝

 

從事珊瑚礁魚苗養殖研究多年、諾貝爾生物科技創辦人李冠徵則表示,已經養海洋生物超過一萬多個日子,看到現在有更多單位響應放流很感動,而復育像是小丑魚這樣的基礎物種、產卵週期頻繁,同樣也供養其他魚類。

 

李冠徵也提到在所有固碳方式中,最為穩定且大量存放的形式,其實就是「碳酸鈣」,也就是石灰岩的成分。海洋中的造礁珊瑚在生長過程中,便會不断累積碳酸鈣以形成其骨骼。這也是地球數億年來,演化出來最穩定的固碳方式。

 

知名水下攝影師以及導演袁緒虎,從 2000 年就開始投入潛水,長期呼籲重視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次也響應還海2.0拍攝復育小丑魚的水下畫面。

 

製作還海便當袋、便當盒的Deya董事長許能竣致詞表示,製作海廢產品已經超過四年,這次和今周刊合作的便當盒也恰逢對的時機,因為海廢回收使用在食品容器上,今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通過。

 

永豐金證券總經理張李章隆指出,永豐金證券和今周刊合作多年,本身也是第三次參與還海行動,依循金控母公司ESG核心策略聚焦「土地與人」,以生態友善、永續發展為原則,除了淨灘、海茄冬移植的海洋活動,也做了很多環境復育活動。

 

「我不是都市人,在大學畢業前我都在家種田,這幾年我真的感覺陸地環境變化很大。」張李章隆也看到復育後的改變,希望未來海裡也能逐漸熱鬧起來。

 

犀牛盾RHINOSHIELD品牌暨永續發展中心總監林希展表示,犀牛盾致力於生產不以影響環境為代價的產品。每年有數百萬噸廢棄物從陸地進入海洋,因此從源頭開始重新設計商品,就是為了推動回收設計。自2015年起,手機殼產品線已單一材料製成,以便更容易進入循環體系。此外,他們更希望追求多次循環再利用,以使手機殼產業成為更好的示範。

 

創下美語文教業唯一獲獎紀錄,2023年奪得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亞太永續行動獎」,弋果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孫瑞芬期許孩子成為永續尖兵,培育孩子對周遭事物的愛,教導孩子珍愛永續。

 

板卡大廠技嘉科技永續發展辦公室資深處長朱福政指出,今年也是第四次參加還海行動,早在2013年技嘉成立企業生態志工社團運綠社,號召與鼓勵員工擔任志工,以實際行動推動環境永續教育。去年技嘉清出超過6000多公斤的海洋廢棄物,深刻感受到海洋保的迫切性。

 

元大金控連續四年響應由《今周刊》發起的「還海行動1095」計畫,透過清除海洋廢棄物,還給台灣一片乾淨的海洋,並將海洋廢棄物再製成藍白拖,讓海廢重新走入生活。

 

元大金控積極響應國際倡議,今(2024)年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倡議(TNFD)全球首批先行者,及生物多樣性核算金融聯盟(PBAF) ,2024年度第一場供應商大會,即以「倡議生物多樣性,建構永續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題,共30家廠商出席參與,同步接軌永續新趨勢。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