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狀態」,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在去年底對氣候變遷危機的恐怖定調。強烈的措辭,加上這些年席捲全球市場的ESG投資趨勢,各國政府與企業確實開始用力表態、加速行動,淨零、低碳、責任治理等關鍵詞,成為政府與企業無法迴避的核心課題。
但,這些表態或行動,真的足以改變世界嗎?
至少在兩位國際重量級的永續金融學者眼中,眼前還有太多未竟的難題必須克服。美國耶魯大學商業與環境中心聯合主任寇特(Todd Cort)說,投資人對企業強化ESG的要求力度,仍不足以拯救世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 J. Meyer能源與經濟發展教授斯塔文斯(Robert N. Stavins)同樣無奈表示,認定「以現行的作法,連美國也無法達成減碳的目標。」
本刊專訪兩位永續議題學界旗手,沒有聽到太多好消息,但卻釐清了追求永續之路的層層路障,以及更重要的,這個世界當下就該採取的行動方案。
各國配套不足、淪於形式
NDC無強制力,減碳還有一大步
「它確實是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留下了不少挑戰…。」談及在去年底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所舉行的COP26,寇特語氣中有欣喜,但也透露了一絲對於未來的憂慮。
記憶拉回去年十一月,由英國與義大利政府合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與會各國整整花了兩周時間進行多邊協商,各國代表也簽署了具指標意義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但對協議結果,各方反應不一,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盛讚峰會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相較之下,瑞典的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則批評,指出峰會除了一堆「空話」之外,毫無具體建樹。
至於寇特的評論則是,在五大面向有所進展,但其中也有許多配套問題沒有認真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