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每年排放超過 10 億噸碳,若以國家看,僅次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且排放量逐年顯著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增加 50%。到底航運在急急忙忙運什麼?
據聯合國數據,雖然過去 20 年世界各地運輸的原油噸位沒有大幅增加,但世界各國轉向清潔能源的過渡期,對天然氣需求大增,因此天然氣和石化產品運輸重量持續向上。統計過去 40 年乾貨貨物噸位激增,2018 年乾貨貨物包括 12.63 億噸煤炭,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產品噸位相加,110 億噸海上運輸總量佔近 45 億噸。
某社運人士文章指出,他驚覺現在海上移動的貨品,幾乎一半不是汽車等成品,甚至也不是製造原材料如鋼,而是為製程提供動力,並讓人們保持溫暖需燃燒的東西。
他認為這是一種浪費行為,因燒掉後必須拿更多材料再燒,造成無限循環,這正是石油公司希望的,要人持續買且買更多。但可再生能源不同,即使人類必須開採鋰和鈷建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但只要建造完成,運送到使用地之後,至少耐用四分之一世紀。目前太陽能板使用壽命約 25~30 年,風力渦輪機壽命通常為 20~25 年,使用期限到了後只是效能降低,且現在正在研發使用壽命更長的設備。
作者指出,只要持續有風,太陽只需從地平線升起就能提供能量,稱清潔能源是是「極大化世界非物質化」。他還說,如果世界過渡到太陽能和風能,不僅會停止排放碳,若以石化燃料與相關產品佔四成重量計算,還可將來回航行的船隻數量減少近一半。
雖然船隻數量減少一半不太可能,但若未來船舶使用綠色燃料,將來航運不僅是運送物品,本身都可望脫碳。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